《西终干方法学初步》是1998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刘星。
*中山大学 法学教授
*中山大学 法学理论专业博士生导师
*男,北京人,1958年生
仅*主要研究:
法律原理
法学理论
法学历史
司法制度
*主要履历: 2007年初秋 旧金山
2003 美国俄亥俄州立景七号术业够济握封弦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
1996候主素亮院酸晶帮厚-1997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
1985-1988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研究生,法学硕士
1981-1985 中山大学法学本科生,法学学士
1979-1981 中国建筑研究院描图员
1977-1979 北京卫戍区服兵役
*主要论文(来自均为独立作者):
2007 "历史比较的某些问题--关破害决于近现代中西法律理论",《法制与社会发展》第3期
2007 "'法律'字词的使用是怎样实践的--在康熙世界与孟德斯鸠世界之间",《清华法学》第3期
2007 "'法律'字词的使用、翻译的话语实践",《北方法学》第3期
2007 "怎样看待中国法学的'法条主义'",《现代360百科法学》第2期
2007 "走向什么司法模型--'宋鱼水经验'的理论分析",《法律和社会科学》第2卷,北京:法律出读持小垂末欢顺到岁这航版社
2006 "'法律'概念是怎样被使用的--造理破卫用专在中西近代日常话语交流中比较考察",《政法论更沿范施染粒再谈坛》第3期
2006 "民国时期的'法学权威'--一个知识社会学的微观分析",《比较法研究》第1期
2006 "民国时期法学的'全球意义'--以三种法理知识生产为中心",《法学》第1期
2006 "近代法律概念理论的语境分析",《法制与社会发展》第1期
2005 "法律为何简约,何为简约",《环球法律评论》第2期
2005 "中国法学期刊与法学研究",《法制与社会发展》第1期
2005 "司法中的法律论证资源辨析:在'充分'上追问",《法制与社会发展》第1期
2005 "西方济我输富减两连法学理论的'中国表达',《政法论坛需青手经地密裂统》第1期
2004 "重新理存双以术立兰外代解法律移植--从'历史'到'当下'",《中国社会科学》第5期
2004 "Histo市四雨奏希连流ricist Approach to Legal Transplantation and Soc径朝装况米较院甲边殖热ial Consensus Building".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vol.3
2004 "法学'科学主义'的困境--法学知识如何成入置更为法律实践的组成部分",《法学研究》第3期
2002 "村学乡学--一种乡村制度的话语构建",《天涯》第6期
2002 "现代性观念与现代法治",《法制与社会发展》第3期
2002 "走进现实的法限封确律生活",《中国社会科学》第3期
2陈承002 "重读奥斯丁的《法理学的范围》",《环球法律评论》第1期
五关于火们鲜 2001 "西方法学中的'解构'运动",《中外法学》第5期
2001 "'法律审判'背后的谱系",《天涯》第5期
2000 "法律科学?",《天涯》第4期
2000 "中国法律教育之路",《中外法学》第2期
2000 "法理学的基本使命与作用",《法学》第2期
2000 "中国'法'概念理论与现代法治观念的关系",《清华法治论衡》第一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宪法修改与宪法解释的有益平衡",《法学研究》第5期
1999 "法治·分权·法律现代性的困惑",《比较法研究》第2期
1999 "法律解释·法律民主",《天涯》第4期
1999 "解读法律文化的独特方式",《二月后内空缩庆传轴十一世纪》(香港)第2期
1上好回送顺998 "德沃金的法理学革命",《比较法研究》第3期
1998 "法律解释中的'大众话语'与'精英话语'",《比较法研究》第1期
1998 "梳理法律的核心要素",《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一),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7 "德沃金的'理论争论'说",《外国法译评》第3期
1997 "解读'法律争议'--德沃金法理学的一个视角",《中山大学学报》第1期
1996 "哈特法律概念理论的模式建构及其历史定位",《比较法研究》第4期
1996 "哈特司法理论评析",《学术研究》第2期
1995 "'法不禁止便自由'的重新审视",《法律科学》第5期
1995 "法律'强制力'观念的弱化--当代西方法理学的本体论变革",《外国法译评》第3期
1995 "产权在交易中的促进作用--经济分析法学关注的一个焦点",《中山大学学报》第3期
1994 "疑难案件中法律适用的理论与实践",《比较法研究》第3期
1993 "论身份性法律规范",《学术研究》第5期
1993 "略论法律适用中的疑难案件",《中山大学学报》第3期
1993 "阿尔诺的法律确证理论",《外国法译评》第3期
1992 "描述性的法律概念与解释性的法律概念",《中外法学》第3期
*主要著作(均为独立作者):
2007 《西方法律思想导论》,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7 《有产阶级的法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一种历史实践--近现代中西法概念理论比较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5 《法理学导论》,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4 《法学作业》,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 《西窗法雨》,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1 《语境中的法学与法律》,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0 《古律寻义》,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9 《法律的隐喻》,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9 《中国法学初步》,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8 《西方法学初步》,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8 《法律是什么》,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主要译著(均为独立译者):
2004 《简约法律的力量》(理查德·A·爱波斯坦著)·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 《法理学的范围》(约翰·奥斯丁著)·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2 《作为主要规则和次要规则相结合的法律》(H·L·A·哈特著)·《法学译丛》第4期
1991 《法律推理问题》(H·L·A·哈特著)·《法学译丛》第5期
*主要获奖(均为独立获奖):
2007 广东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论文:"法学'科学主义'的困境")
2006 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论文:"重新理解法律移植")
2006 司法部第二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二等奖(论文:"重新理解法律移植")
2005 广东省首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论文:"走进现实的法律生活")
2005 2005年度中山大学文科优秀中青年学者(桐山奖)
2003 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著作:《法律是什么》)
2002 司法部第一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优秀奖(论文:"西方法学中的'解构'运动")
*主要课题:
2005-2007 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重点项目(主持)
2002-200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主持)
*报刊专栏(均为独立作者):
2001 "法律阅读"·《文汇报》
1999-2000 "史案新说"·《法制日报》
1997-1998 "古律寻义"·《南方周末》
1996-1997 "西窗法雨"·《南方周末》
1995-1996 "打官司秘笈"·《南方周末》
*主要随笔(均为独立作者):
2005 "民国法学家的'一种生活'及其法学",《书城》第8期
2005 "律师阅读什么?",《中国律师》第8期
2005 "法学家在近现代",《书城》第3期
2004 "从《水浒》的翻译看",《清华法治论衡》第四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政法实践的故事",《南方周末》4月1日D30版
2004 "漂亮的书",《南方周末》5月13日D30版
2004 "意识形态的分裂",《法学家茶座》第6期
2003 "有产阶级的法律",《法学家茶座》第5期
2002 "小额官司",《中山大学法律评论》第1卷,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9 "公民,你有沉默权--域外沉默权一瞥",《南风窗》第9期
1999 "读'听来的故事'",《广州文艺》第6期
目录
引言:西方法学的出发点
1.从审判苏格拉底说起
2.一种常识的法律看法
3.观察法律的不同视角:你 我 他
4.法律理解的多重可能性
5."常识的法律观念"能否具有"霸权"地位
6.理论视域中和实践视域中的"法律"
上篇 法律内在品格的追寻:一种本体论
一、"政治学"的透视
7.诡辩者如是说:强者的利益
8.政治契约
9.法律的文字与立法者的意图
10.法律命令说的思考起点
11.命令、义务、制裁和主权者
12.立法者自我恐吓的"悖论"・立法约束
13.我有权做啥
14.法律强制说
15.困扰法律强制说的一个对比:主权者和强暴者
16.法律整体上的强制性
17.国家的"包装 ……
18.普遍性的白纸黑字规则・特殊情况
二、"社会学"的观察
19.有争议的案件:里格斯诉帕尔玛
20.侯德里主教的名言:解释者一言九鼎
21.法院判决的最终效力
22.规则和具体判决
23."法律顾问"和坏人的习惯:预测
24.好人・法官・预测
25.法律=具体判决
26.几个问题
27.从"规则的解释"走向"社会学的观察"
28.国家法的实际作用
29.国家法底层的或旁边的民间规则
30."活的法律"(lebendesRecht)
31."活的法律"与"国家法律"的冲突
32.怎样区别法律和其他社会规则?
33."合法"与"非法"的用词习惯
34.确定"活法"的困难
35.开辟新航线:认识"好人"
36.好人的态度・义务
37.法律的独特要素
38.官吏和法律
39.观察行动和观察态度
40.法律中的行动与行动中的法律
三"规范学"的假设
41.用"规范'的概念替换法律背后的"意志'
42.意志・默认・认可
43.追踪法律的最终效力・询问义务的来源
44."规范"面面观
45.假设的理由
46."应当"与"是"
47.法律效力的"原因"和"条件'
48.对图伦兹的社会组织式强制・"应当"
四、"解释学"的解释
49.语词的通常用法
50."实证"的策略:寻找法律的"出处"
(从哪里来的)
51.观察者的"目的"
52.具体法律背后的潜在原则
53.帕尔玛案里的"理论争论"
54.真没有一个类似"认可规则"那样的东西?
55.对具体判决结果没有争议的案件
56.法律在解释中完成
57.内在参与者的"看法"
58 最精美的论证・恶法
中编 实际存在的法律和应当存在的法律:
一种认识论
一、两种法律秩序
59.希腊悲剧《安提戈涅》
60.高一级的与低一级的法律
61.人眼中的人制定的法律和神制定的法律
62.违反克瑞翁法令的权利
二、自然法、自然权利和社会契约
63.自然法=判断事物的理性
64.维多利亚的传说――自然权利
65.社会契约的一种说法・人法的目的
66.对抗人法的理由
三、自然法、自然权利和社会契约的另一路解释
67.自然法和自然权利=自利自爱
68.掏出全部权利的社会契约
69.顺从人法的理由
四、坏的法律不是法律
70.纳粹的恶法
71.法律的内容和形式的好坏
72."恶法非法"一说的理论麻烦
73."恶法非法"一说的实践麻烦
五、坏的法律也是法律
74.解释者和评论者
75.法律改革・"痛苦"选择・法官的职责
76."法律实际是什么"与"法律应当是什么"
在事实上和概念上的联系
77.安提戈涅"恶法亦法"・"恶法非法'
78."恶法亦法"一说的理论麻烦・社会角色
利益关系
79."恶法亦法"一说的理论麻烦・理论背后的价值观念
80."恶法亦法"一说的实践麻烦・法律专制
81.选择"邪恶"
六、道德的法律强制
82.沃尔凡登报告(WolfendenReport)
83.道德的法律强制
84.德夫林"标准"
七、划清法律与道德
85.基本善恶的道德和"公说婆说"的道德
86."康德定理"
87.法律强制本身的道德问题
88.支持德夫林还是哈特?
下篇 法律"优劣"的对话:一种价值论
一、问题的引出
89.秩序优先
90.安提戈涅悲剧和苏格拉底困境的另一种解释
二、哲学王的统治与法律的统治:初次对话
91.法律的缺陷:无法实现真正的"相同对待"
92.法律解释的困难
93."包细亚"的智慧
94.完人和绝对真理
95.柏拉图"人治"的问题
96.再论法律的缺陷
97.人性的弱点・兽性的"囚笼"
98.权力的诱惑与腐蚀
99.法治的要素:普遍的服从和良好的法律
100,一般规则和自由裁量(酌情处理)
三、开明专制与权力制约的法治:再次对话
101.开明专制:重温哲学王
102.时来运转的阿诺德
103.立法和司法的分开
104.法官的"独立王国
105.窥视亚里斯多德式法治的"背后"
106.孟德斯鸠定理:分权制衡
107.美国人的权力游戏规则
108.游戏规则的终点
109.再看一般规则的范围・马歇尔神话
四、第三种声音:民主、公意、法律
110.法治与民主的勾连
111.乡村式的小社会
112.公意
113.法律的政治基础
114.托克维尔的反调:多数人的专制
五、反省法治
115.启蒙观念中的"宏伟法治蓝图"
116."马车"、"手推车"和"脚踏车'
117.亚里斯多德的办法
118.原则式的"柔性法治"
119.法律的"目的"・法治
120."鱼"和"熊掌"
121.汤姆的命运・法律制度之中的原则矛盾
122.医生的责任・法律制度中的规则矛盾
123.法律规则自己的内在矛盾
124.法律的不确定性・法治
125.法治的一元与多元・政治民主与法律民主
126.观察者的姿态
注释书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