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苜蓿匍柄霉叶斑病

苜蓿匍柄霉来自叶斑病广泛发生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国,也有报道见于非洲和欧洲。中国的吉林、内蒙古、甘肃、江苏、贵州等省区有发生。苜蓿匍柄霉叶斑病主要造成落叶,影响牧草产量和品质,因360百科常与其他叶病伴随发生,在田间发生苜蓿匍柄霉叶斑病云言员阿估计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严重的。

  • 中文名称 苜蓿匍柄霉叶斑病
  • 广泛发生 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国
  • 危害 造成落叶,影响牧草产量和品质
  • 类型 高温型,低温型

病害症状

 青河 苜蓿匍柄霉叶斑病有欢强你房据房苦征西两种不同类型的病斑,一种高温型(W-T)病斑和一种低温型(C-T)病斑。由高温生物型引起的病斑卵圆形,来自稍凹陷,淡褐色,向边缘360百科呈扩散状暗褐色环带,病底名距样良急斑外围有一淡黄色晕圈,随病斑扩大,出现同心环纹,并可占据一片小叶的大部分。病害严重时,最终可引起叶片变黄提早脱落。这个类型也可矛统要季乙九看束读使茎变黑。低温型病斑淡黄褐色,形状稍不规则,带有轮廓明显的暗褐色边缘,病斑大小很少超过3-4毫米,一旦边缘出现即不再扩大。孢子形成被限于淡褐色病斑内部。由低温生物型病原引略凯计初强解起的病害严重时,导致牧草品质下五刚角后映值初粉著常降,但很少引起提早落叶。在美国西部特别在加利福利亚州的内陆谷地,早菜凯贵同事车春和较冰凉的海岸地带,全年都可能发生这种类型病害。由囊状匍柄霉引起的同样症状,也发生在澳大利位跑亚昆士兰的较冷月份。

病原特征

  匍柄霉(Stemphyllium botryosu时叶止缺排解提打翻m Wallr.)有性阶段;迟熟格孢腔菌(Pleospora tarda E.Simmons)。分生孢子大小接近33-35微米×24-26微米,充分发育的分生孢子具3个横隔,2-3个纵隔,纵横隔交差呈赶导防直角,中间横隔处明显缢缩,胞壁黄褐色,表面密生小刺,内部的分隔不太明显,基部常有一个大的规掉孢痕。培养基上产生的孢子轮廓和分隔通常不太对称,胞壁饰物稍小而稀疏。分生孢子淡黄色至褐色,有较深的黄褐色分隔。子囊果坚硬,壁厚,直径常近1毫米。培养中,子囊果发育慢,需几个月时间。直径500-700微米。成熟的子囊孢子大约40微米至17微米,顶端宽圆,基部近平,7个横隔,1-2个连续的纵隔,中度黄褐色。这个种从美国的新汉普夏,加拿大安大略和新西兰的苜蓿上获得的分离物中,可见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两个完整的生活阶段。

传播途径

  子囊孢子是病害的初侵染来源。病菌以菌丝在死的茎和叶上越冬。种子也可以携带病菌。

发病条件

  温度对发病程度有重要影响,加利福利亚的低温分离物只在20℃或低于20℃温度以下才引起病害,而东部来自的高温型分离物,在23℃-27料散℃下引起最严重的病害,在低于360百科16℃的条件下不引起病害。早谈义做架远喜白根队依乡春10℃-20℃的写谁管温度,有利于低温型病害流行。春季降雨提供适宜于侵染和二次传播的湿度条件。在加利福利亚潮湿的沿海地带,病害全年发生。在澳大利亚的昆士兰由囊状匍柄霉古他项渐振频校引起的叶斑,只在较冰凉的月份发生,而且主要在那些低温下继续生长的不休眠型苜蓿上。病害在日温20℃,夜温15℃时发生严重,但在日温25℃,夜温压字20℃时病害停止发展。在温暖地区,匍柄霉叶斑病可在所有苜蓿地中发现,但最流行是在温暖潮湿的夏末和秋天。

防治方法

  尚无可利用的抗病品种,但在一些品种中,如切罗克、萨向哪周兰斯、切姆(Tea曲倒术m)等存在着低至中等水平的抗病性。成功的选择策略可提高品种抗病性,一些府祖式整手沙纸果种质系在重病条件下,不感病的单株可达95%。

  品种抗病性鉴定:可用V-8液琼脂(177毫升V-8液,3克态林天任纪道拉球假外着碳酸钙,20克琼脂加水至1么阻000毫升),灭菌谷粒和其他培养病菌。孢子悬浮液(1×研道10个孢子/毫升)喷施叶值临所扩机正孔都操入面接种,保湿72小时,人工己气短书民些落合厂陈反培养最好在20℃温度,每日8-12小时光照。受害较重的地区提早收割,减少损失。国外也用苯菌灵和托布津进行化学保护,每7天喷药一次。代森锰有较好的保护效果。

标签:

  • 关注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