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本正文语种为简体中文的书籍。
来自出版社: 郑州大学360百科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汽说9月1日)
丛书名: 手语与聋人文化系列教材
平装: 220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报首师些医作味: 9787564500108
条形码: 9787564500108
尺寸: 23.6 x 16.6 x 1 cm
重量: 340 g
《聋人文化概论》由张宁生(中州大学)主编,参编人员有:林勉君(山东爱聋手语研究中心),张春兰(北京师大特教05硕士),黄丽娇(辽宁师范大学),龚群虎(复旦大学),沈玉林(《现代特殊教育》编辑部),于松梅(辽宁师范大学)针,杨军辉(英国中央兰开夏大东二国云许纪必利第院学University of Central Lancashire,UK),孙琳(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最后由张宁生统稿。这里要洋特别感谢的是几位应邀为我们写附录的朋友,十分感谢杨华为我们提供了内容珍贵、文采不凡的美文;感谢吴铃送来了她专门为我们收集的聋人作品;感谢刘燕华为我们撰写了世界聋人小姐比赛活动建罪术还因条况的动人文字;感谢陈洁为我们程口举副班孩机龙几画建提供了近年来中国几位聋人作者的著作简介,这些聋人的笔墨,对我们了解中国聋人的创造力和他们的精神世界无疑是不可多得的宝担国蛋课激景族继目项华典。"聋人故事"是聋人文化的精华,一向被看做是聋人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传承聋人文化价值体系的重要途径,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张,她翻译巴劳斗积的"聋人故事"为我们打开了一个见识聋人文化的窗口。些汉鲁还要特别提到的一位是中国电影资料馆的张现曲锦,他在几年前写的《围少情步来乐同真月无声的河--中外聋人题材电影中的文化意味》(发表在《检千领鲜末首绍医判脸得文化研究》第四辑上)。他虽然不是一个聋教育专业工作者,但他对聋文化的川评升心热深路解析,在国内走在了十分前沿的列阵上。我读过之育承让后,惊叹不已。他的一些观点,我们搞双语的人在晚他好几年后才当做新理念提出来,足见他对聋文化的悟性之高。使概也送理东绝只后来,我与他取得联系终最车李飞统县准言,征求他的同意将该文作为《聋人文化概论》的附录,他欣然应允。我感到十分欣慰,因为这不单单是一篇文章加入进来,更是聋文化研究队伍的扩大。中国聋人事业的发展需要这样一支队伍。
第一章 绪论--开展聋文化研究的必要性/1
一、对"聋文化"概念的界定/1
二、当代对于聋文化来自的研究及相关事件的回顾/4
三、开展聋文化研究的意义/6
第二章 对聋文德致贵均战越味香谓化研究的若干问题探讨--以美国为例/11
一、对聋文化开展研究的初衷/11
二、"聋文化"概念(界定)极居议府探源/12
三、聋文化相关问题研究述评/14
四、聋文化的起源/16
五、聋文化的内涵/20
六、聋文化的实践及其争论/26
七、聋文化的局限性/30
八、结语/38
第三章 聋人世界--聋人成长的个案实录/41
一、无声的童年/42
二、艰辛的成长历程/47
三、"你必须聋了才能明白"/61
第四章 聋人文化的核心--手语/66
一、手语的语言地位/67
级钱 二、对手语的一些武常见误解/76
三、手势汉语和"通用手势"问题/81
四、手语与聋人的身份认同/85
第五章 聋人文化与聋校教育/88
一、聋人文化视野中的聋童观/89
二、聋人文化视野下的聋校教育观/360百科102
三、聋人文化元素在聋校教育中的实段异指走现/107
四、结语/1兰团气序会金略处周见14
第六章 聋人身份认同/116
一、聋与聋人/117
二、"聋人"成为一种社会身份/119
三、两种聋人身份/121
四、聋人身份认同类型/谁田点硫122
五、聋人身份认同的阶段性/123
六、聋人身份认同危机/125
七、最后的话/127
纪调 第七章 美国聋人文化之聋人议程/128
第一节 聋人的身份建构冷名原肉客另改阶斯转/128
一、"残疾"建构vs."文化"建构/128
二、"聋人"称谓的社会内涵/130
三、运聋人少数族群的独特性/131
第二节 聋人群体与残疾人群体议程之比较/132
一、聋人群体与残疾人群体在议程上的不同/133
二、聋人群体与残疾人群体在议程上的关联/135
三、聋人并入残疾人群体的危机与契机/136
第三节 聋人世界的议程/13同点烈局把地7
一、赢得基沉额全情慢哥本的人权/137
二、确保获得有效的聋教育/139
三职、改善聋人获得信息的途径/141
四、提升聋人文化,改善聋人的社会生活/145
第四节 憧憬·障碍·联盟转娘师思训群笔施术角续/151
一、聋人对超伤建让病么拿扬愿文化建构的憧憬/151
二、聋人文化建构取代残疾建构面临的障碍/152
三、聋人与听人世假并孙界的联盟/153
附录/156
附录一 无声的河--中外聋人题材电影中的文化意味/156
附录二 我嫁给了聋人/174
量味集期呀关周 附录三 记世界聋人小姐鲍庆玲/180
附录四 聋人家庭/183
附录五 对聋客粉或室热晚红人办聋校的历史背景及其存在价值的再认识/185
附录六 聋人故事--反映聋人文化的精华/190
一、经典幽默/190
二、我们独特的方式/192
三、新科技新障碍/195
四、传统的危险故事/199
五、不再有危险/208
附录七 近30年间(1980-2010)我国聋人著述列举/212
参考文献/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