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象山的孩子

《象山的孩子》是一本陈柏亨编写,由张老师文化出版社在2006年出版的书籍。

  • 作者 陈柏亨/文、摄影
  • ISBN 9789576936548
  • 页数 180页
  • 定价 台币300元
  • 出版社 张老师文化

内容介绍

  「又一村」是台北来自市立联合医院松德院区(前台北市立疗养院)青少年日间病房的名字。所谓的日间病房,指的是患者白天来接受治疗,夜间回家的慢性精神医疗复健设施,收治的多为罹患中度以上障碍的精神、情绪行为疾患的青少年。这个名字来自十多年前创设这个服务的医疗团队创意的构思,顾名思义乃「柳暗花明」,露现希望与曙光之意。当时有鉴於精神疾病罹病年纪的不同,其复原的历程也有所差异的经验,在日间病房的服务模式里,分化出一组以年轻人为服务对象(青少年晚期以及成人早期),以社会适应、心理复健与家庭协助案双够解导婷等为目标的治疗,希望能为年轻的患者病后的复原历程觅得希望与360百科曙光,也希望这是一个他们暂时可安顿的「桃花源」。

  早期由於医院院区设施的整合、迁移与增建等问题,这个青少年日间留院一直银全传我体径前备正溶元有场地、设施与人力未分化等问题,直到接受卫生署的经费补助,将现在第三院区(原烟毒勒戒所旧址)整修,并且服务团队人力独立后,方得於八十五年分化出专属於青少年的服务;且基於罹病儿童青少年的特殊教育权,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特教科搞粒握案赵富品十十从八十七年以来,也鼎力支照众世笑息前松力促围住持特教老师与钟点教师的预算编列,所以在日间留院的复健医疗中,增设「兰亭书院」的特殊教育资源班,隶属於文山第二特殊学校,为年龄仍在义务教育与特殊教育的型子行编服务阶段的孩子提晶独代供正式体制内的学习机会。第三院区正巧位於「象山」步道的起始点,四周环绕著怡人的自然景观,让生病的孩子能在亲近自然环境下,陶冶病后的代室民历身心,所以称呼他们为「象山的孩子」,是再贴切不过了。

  虽然这里是国内第一个在精神医疗内设置的特殊教育资源班的单位,但假如上网以中文或英文搜寻「青少年日间留院」,资料可多达十多万笔,证明我们在这里所做的事并不孤单。而这个「第一」也不是什么前卫之举,公立医疗服务本就有规划与建置儿童青少年服务的责任,十年来,只有台北项黄坐图波语异顶语住愿荣总的「向日葵学园」,为第二个类似的服务模式。若以建置儿童青少年精神医疗服务的进展来做评量,我们的速度并不快。要符合有特殊儿童或青真额素与粮少年的需要,能设置更多结合医疗、属厂种已负教育、心理卫生或甚至社政的服务,或许才是更光彩的事。

  因为精神疾病是相治把喜沙苏缺蒸你当常见的疾病,研究资料显示,我们终生有四分之一又煤血的机会罹患精神与情绪行为方面的疾病;严重的精神疾病,例如精神分裂症,由於罹病年纪轻,痊愈率低,且容易慢性化,所以盛行率并不低。但是社会大众对这样的事实了解不从误成烈多,有许多人并不知道精神疾病想副皮型质面妈体须针解在年轻人并不少见。这四十多年来,由於有流行病学资料的累积,我们知道约有十分之一的儿童青少年罹患精神疾病或是情绪行为方面的疾患,许多疾病的病因往往是目前医学尚无法完整解释的生理性因素。虽然大多数生病的孩子可以复原,或者於治疗中仍可以维持在常态环境中继续接受教育、学习与成长,但也有不少的儿童青少年,因为生病而游走於常态的边缘,或仅能勉勉强强适应,或已难融入一般的情境。一个短暂协助其复原的处所,或者长期安顿,以维持其仍能学习发展、生活适应、或者维持功能不退化的治疗模式,就很重要。

  本写营读司设伤书从不同的角度,记录多位在「象山的山脚下」接受医疗照顾以及特殊教育年轻人的故事,是曾经驻足於「象山」的工作人员,用文字与照片留下的雪泥鸿爪。柏亨是「又一村」工作人员邀请,以钟点授课方式而和孩子有接触的老师,也算是「兰亭书院」的元老级老师,他本来的专业是摄影,用影像拍摄报导,我没问他为什么,愿意做这么多没酬劳的事,但他既拍照又写文章,是成就这本书的首要功臣,玉芳也因为有幸看到他为孩子们写的文章而认识,感觉到他对精神疾患的独特关怀与趣味横生的形容。碧凰是「兰亭书院」老班底,医院的资深护理长,不仅熟稔临床专业,对「又一村」的一花一草、大小事务与风土人情,也瞭如指掌,由她来述说最适合不过。同时因为整个医疗与教育团队,长久和年轻的孩子与家长所建立的情谊,孩子与家长们也很愿意分享他们杆握最球这神居洋还的故事,不忌讳让别人多认识他们一点。

  本书所记录、拍摄的,不能完全代表在这里成长的或曾经驻足过的孩子的所有风貌,但是书中确实呈现了不少的典型,我们在许多患者身上经验过的类似故事,也是家长们忧虑、困厄、伤心却仍乐观的复杂心路历程。他们的孩子在原本应该是多采、活跃、纯真、好奇、成长与希望的青春年岁,负荷这些医学目前还无法完全解答的重担,除务实地乐观面对外,别无他法。「精神分裂症」、「躁郁症」、「重郁症」、「自闭症」、「器质性精神疾病」、「智能不足」等名词,对一般大众都是相当拗口的,然而本书几位执笔者生动笔墨的形容,生趣盎然图像的呈现,或能让大众一窥这些疾病的不同面貌,理解生病不代表生活趣味的流逝、行动与活力的禁锢。

  在这些受疾病缠绕的年轻人身上,常常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纯真,以及生命所展露的很特别的型态。协助他们走复原与复健的路,与他们互动的过程,也时时挑战我们的智慧、创意与意志。希望透过这本书,看过的人更能放下对精神疾病的刻板标签,了解精神疾病与所有疾病一样需要治疗。这些年轻人的生存,需要更多的接纳与保护。林亮吟(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松德院区医师)

作者介绍

  陈柏亨

  学历

  2005世新大学图文传播与数位出版学系研究生

  2001世新大学平传系摄影组毕

  辅修社会心理系

  经历

  联合报系新闻摄影中心摄影记者

  中国时报影像中心记者

  台湾立报摄影记者

  行天宫通讯杂志特约摄影

  获奖

  2005第一届好「媒」人-优良平面儿少新闻摄影奖佳作

  2004第十三届摄影艺术新人奖佳作

  2003第十八届吴舜文新闻奖新闻摄影奖

  2003第二届卓越新闻奖报纸及通讯类新闻摄影奖

  2003第二十九届曾虚白新闻奖新闻摄影奖

  2003Taipei101摄影比赛优选

  2001第二届拍得丽校园报导摄影比赛第三名

  展览

  2006象山的孩子热爱生命展-Tivac,市立联合医院松德院区

  2004联合报系牵手护台湾摄影联展-PAGEONE书店

  2004第十三届摄影艺术新人奖联展-Tivac(国际视觉艺术中心)

  2001世新大学平传系第七届摄影毕业联展-中正艺廊

  出版

  2006象山的孩子-张老师出版社

  2005我在凯达格兰大道等你2004年320-520抗争纪实-桂冠出版社

  2004联合报新闻摄影年鉴-联经出版社

  奖助

  2006象山的孩子热爱生命展补助

  2005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出版补助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早期文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