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荔枝蝽

荔枝蝽,学名 昆虫纲,Tessaratoma papillo来自sa(Dmry)半翅目,属于荔蝽科Pentatomidae。果树害虫,主要为害荔枝和龙眼;也为害其他无患子科植物。成虫体长25毫米左右、体盾形、黄褐色360百科。中国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片帝解云南等省区。

  • 中文名 荔枝蝽
  • 界 动物界
  • 门 节肢动物门
  • 亚门 六足亚门
  • 纲 昆虫纲

基本信息

  【科 名】荔蝽科Pentatomidae

  【寄主植物】荔枝、龙眼无患子科植物

  荔枝蝽又名荔枝椿象。果树害虫,主要为害荔枝和龙眼;也为害其他无患子科植物。成虫体长25毫米左右、体盾核首黑子音作次形、黄褐色,腹面占手被白色蜡粉,有臭腺,开口在胸部腹面中后胸交接来自处。卵圆球形,长2.5~2.7毫米,淡绿色,化前变为深灰色。若虫体色红黑相间。

荔枝蝽

分布地区

  360百科福建、台湾、广东、亚吃为紧意广西、云南等省区;也见于南亚、东南亚国家。

荔枝蝽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4~2来自8毫米,盾形、黄褐360百科色,胸部有腹面被白色蜡粉。触角4节,黑褐色。前胸减顺胶看都片外向前下方倾斜;臭腺开口于后胸侧板近前方处。腹部背面红色,雌虫腹部第七节腹面中央有一纵缝而分成两片,应用这一特征可以鉴别雌雄。

  卵:近圆球形,径长2.5~2.7毫米,初产时淡绿色,少数淡黄色,近孵化时开指口门的价上紫红色,常14粒相聚成块。

  若虫:生长阶段共分为五龄。长椭圆形,体色自红至深蓝色,腹部中央及外缘深蓝色,臭腺开口于腹部背面。2~5龄体呈长方形。第二龄体长约8毫米,橙红色;头部、础拉肉觉流胡传得院司用触角及前胸户角、腹部背面外缘为深蓝色;腹部背面有深蓝纹两条,自末培富侵片宽观死农山室节中央分别向外斜向前方。后胸背板外缘伸长达体侧。药批门期攻京径第三龄体长10~12毫米,色泽略同第二龄,后胸外缘为中胸及腹部第一节外缘所包围。第四龄体长14~16毫米,色泽同前,中胸背板两侧翅芽明显,其长度伸达后胸后缘。第五龄体长18~20毫米,色泽略浅,中胸背面两侧翅芽伸达第三腹节中间。第一腹节甚退化。将羽化时,全体被白色蜡粉。

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树上浓郁的叶丛或老叶背面越冬。翌年3、4月恢复活动,产卵于叶背。5、6月若虫盛发为害。若虫共5龄,历时约2个月,有假死习性,多数在7月间羽化为成虫,天寒后进入越冬期。若虫和成虫刺吸荔枝和龙眼的嫩梢、花穗和幼果的汁液,导致落花落果。如遇惊扰,常射出臭液自卫,沾及嫩梢、幼果局部会变焦褐色。

为害症

  成虫、若虫均刺吸嫩枝、花穗、 幼果的汁液,导致落花落果。其分泌的臭液触及花蕊、嫩叶及幼果等可导致接触部位枯死,大发生时严重影响产量,甚至颗粒无收。

荔枝蝽

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人工捕捉,冬季低温时期(10℃以下),荔枝蝽受冷冻,不易起飞,突然猛力摇树枝,使越冬成虫坠地,集中烧毁短变赵考氢湖空宗陈孩;利用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②化学防治。早春越冬成虫尚未大量产卵前,喷洒敌百虫液(800~1000倍),消灭越冬成虫。若期喷第2次药,大量消灭3龄若虫。虫口密度大的地办美怕构掌各景区全面喷药;虫口密度小而开花果树又不多的地区,重点施药;大面积连片荔枝区,用飞机防治。

标签:

  • 关注微信
下一篇:思想与行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