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来自山菜薹种植技艺是武汉市为保护地方品牌,推广的种植技术--\"三高三省\"关键栽培技术。
一个拥有1700多年种植历史的蔬菜品种----洪山菜薹,在城市化进来自程中曾经濒临湮没,原产地的洪山菜薹种植面积一度360百科不足30亩。对此,武汉市及时采取保护措施,挂出"洪山御菜薹原产地"的牌匾,将洪山村30亩的菜薹种植面积扩大到80.13亩。
2007年,洪山区政府投资300多万元注册了"鄂·洪山菜薹"商标,如今,洪山菜薹已有"鄂·洪山菜 薹 "、"紫崧·洪山菜薹"、"芸苔·洪山菜薹"三大品牌。到2006年,洪山菜薹种植面积达到4000亩,并播种到了湖北宜昌和云南等地。
洪山菜薹俗称"大股子",又名"喇叭头".株高50~60cm,开展度60~70cm.基叶广卵形,长30~40cm,往规妈类宽15~17cm,暗紫绿色.叶面光滑,有蜡粉,叶缘浅波.基叶具不规则叶翼,叶柄、中肋均呈紫红色,柄长15~21cm,宽2cm左右.薹叶呈披针形,无柄,绿色.一般先抽主薹,双较逐采收后从基部周围叶腋中陆续抽出侧薹,每次3~4根,每株可抽薹20~30根,主薹比侧薹肥大,薹长50~60cm,薹茎基部粗状,似喇叭,薹紫红,有蜡粉,质脆嫩,纤维少,味鲜,品质好,花含苞不开放,带花生长,无裤基季色很叶.产量较高,单薹重20~50g,单株产薹500g左右.
洪山菜薹适于冷凉气候下栽培,种子发芽以25~30℃为宜;幼苗的适应范围较宽直亚春领宁协课免,20℃左右生长迅速,25~30℃的较高温度也能生跳静型历稳言节长,15℃以下生长缓慢;菜薹发育适于较低温度,10℃左右菜薹发育良好,20℃以上较哥车土降放前属高温度则发育不良.菜薹发育对温度要求稍严,耐寒性较弱,怕渍怕旱,易感染病虫害.对光照长短要求不严格.全生育期180天左右,播后80天左右始收,打霜后品质最好通起构传行卷议,翌年2月中旬至3月中旬为采收厚条张们岩盛期.
"三高"即高产高质高效益,"三省"即省工省力省成本.其关键技术如下.
在温度稍高时播种育苗来自,使洪山菜薹形成期持续时间长并处于较低温度.播种过早,不必要地延长营养生长时期,苗期360百科受高温影响,且容易发生病毒病和软腐病;播种过迟,发棵慢,营养生长不充分就发育菜薹,菜薹产量不高.以8月中旬播济们微应绍突预调极种较好.667平方米苗床播按供超种0.35kg,可供4多外烧击669平方米栽植,是传统播种量的50%.
苗床宜用砂壤土或壤土,播前做好深沟高畦,以利排灌,播后覆盖遮阳网,降温保墒防晒,保证全苗壮苗,苗出齐后及时揭除遮阳网.自真叶开展后,分批间苗2~3次,去杂去劣色控革长独调备去草,选矮壮紫色苗,保持幼苗的营养面积,形成3~4寸见方的单苗,结合间苗进行追肥视原住至主只策点伟三胶,促进幼苗生长.苗期不易过长,以25~30天为宜.
作为武汉市特有的传统名菜,洪山菜薹在长期的生产过程吗件呀粉建绍排中形成了对土壤、小气候等特有的选择.在武汉市种植二造乐修任第洪山菜薹首先要选择水克际察牛全坐掌源充足的土地,无污染,水质符合GB5084的有关规定.其次是选择北高南低的岗地,即北面有小山丘的白散土质冲田中,因为洪山菜薹喜冷凉,但不耐低温,-2℃~3℃时开始受冻.土壤pH值6.0~6.4,若种古办植田南面有水库、水塘或小湖更佳,既可以进一步调节小区气候,又方便洪山菜薹的灌溉.三是选择富含CaO、MgO际叫案世功板改尽高、P和Mn、Cu、Zn、Cd等微量元素,富含力定移白直有机质的土壤,长江冲积沉积成因的灰潮土最佳.
前作宜选择退地早,炕地时间长题望球的非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块,先将杂草铲除干净,深翻耕烤土过白;最好提前翻炕几次,通过高温杀灭部分病菌和虫卵,同时提高土壤的理化性.667平方米撒生石灰50kg,进行土壤消毒,然后整地作畦;平整被抗否路厢面,洪山菜薹地至少翻耕2次,第1次耕深26cm,将所需有机肥施入,第2次耕深20cm,定植前耙细耧平,待栽.
洪山菜薹生长期长且多次采收,必须施足底肥,667平方米施腐熟的厩肥2500~3000kg或生物有机肥160~伤学设领修200kg,结合整地施入.按宽1.2m作畦,畦长李30~50m,深开"三沟",双行种植,高畦栽培.
播种后25~30天,幼苗6~7片真叶时定植证岁后,一般宜在睛天下午3时以还刚原给处孙给环至兰正后或阴天进行.一般办种顺生似原互方责不要晚于9月中旬定植.株行距40cm×60cm,或30cm×70cm,每667平方米株数2700~2800株.定植时不要栽得太深,否则容易引起腐烂,同时影响下部叶腋中侧芽的发生,其深度以不超过基生叶为原则.定植后须立即浇定根水,有条件的地方在定植后及时用遮阳网等覆盖物进行覆盖,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润,缩短缓苗期,以利幼苗及早恢复成活.
洪山菜薹生长期长,菜薹延续采收较长,菜薹要求鲜嫩,在施肥上应基肥与追肥并重.要求基肥足,苗肥轻,薹肥重,封行前或薹期重施磷钾肥.成活后轻施提苗肥,追肥以腐熟的清粪水为主,不要偏施氮肥.前期控制氮肥过多,防止徒长、发病,植株进入旺盛生长期,需大水大肥勤施,以促进外叶生长和侧芽萌生.以上提苗肥和发棵肥都以腐熟人粪尿为主,发棵肥应于封行前施下,667平方米施1500~2000kg,也可用50kg饼肥或生物有机肥代替,抽薹后可少施肥,如果薹不粗壮,667平方米可施速效性氮肥5~10kg,以利催薹.
应值得注意的是洪山菜薹的追肥须N、P、K配合才能高产,具体比例为15∶10∶20.生长前期,抽薹前进行中耕除草.洪山菜薹受旱容易发生病毒病,水多易感染软腐病,所以要做好排灌工作,严冬来临前,控制肥水,以免生长过旺,遭受寒害.不要大水漫灌,以防徒长发病,遇天旱及时灌水,并随灌随排,保持土壤湿润为宜,既有利于防冻,又有利于增产.中期注意摘除老黄叶和病叶,增加植株的通风和透光.确保10月中下旬封行.
主要病害有:霜霉病、软腐病、黑腐病、黑斑病、病毒病.霜霉病主要发生在叶片生长期和菜薹形成期,用53%金雷多米尔-锰锌水分散粒剂500倍液或10%科佳2000倍液或大生600倍液或仙生6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或55%霜尽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每隔7天喷1次,连续2~3次.软腐病一般菜农称为"翻蔸",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主要通过昆虫、雨水和灌溉水传染,从伤口侵入.发现病株及时拨除,并在发病穴撒石灰粉消毒,发病初期或出现中心病株时,应立即喷药保护,喷药应尽量做到均匀周到,以发病中心及其周围的健株为重点.防治上首先是消灭害虫,避免洪山菜薹植株出现伤口,其次药剂防治从莲座开始至抽主薹这段时期为重点,喷药期一般6~7天喷一次,连续喷3~4次;可用70%敌克松800倍或200mg/kg农用链霉素或新植霉素4000倍液喷雾,也可以于根部灌根连续2~3次.黑腐病防治同软腐病.黑斑病用72%克露6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倍液喷雾防治.病毒病主要防治好蚜虫,可用10%金大地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10%四季红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10%高效灭百可乳油1000倍液喷雾;病毒病可用植物病毒疫苗水600倍液或1.5%植病灵2号800倍液加绿芬威1000倍液或83增抗剂300倍液加绿芬威1000倍液.
值得注意的是洪山菜薹等十字花科蔬菜对铜制剂较为敏感,一般不宜选用铜制剂喷施,即使需要也要先经过试验,以防药害的产生.
主要害虫有:蚜虫、菜青虫、小菜蛾、斜纹夜蛾等,防治菜青虫可用生绿Dt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1500倍液或5%来福灵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小菜蛾可用强敌312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科诺千胜500倍液或5%锐劲特2000倍液或1.8%阿维虫清2000倍液或1.8%爱福丁2000倍液喷雾;防治斜纹夜蛾可用15%安打3500倍液或10%除尽1500倍液喷雾.以防为主,交叉用药.防治应做到病虫防治和营养元素喷施同时进行.
"头薹不掐,侧薹不发".主薹生长到一定程度即薹高40cm,达到初花时应及时采收,促使基部腋芽抽发侧薹.切口略倾斜,避免积水,减少软腐病的发生.为了保证侧薹质量,主薹采收位置要适当,一般应在菜薹基部采收,掐薹部位不能过高,一般连基叶掐下,保留少数腋芽,这样萌发的侧薹较粗壮.掐菜薹一定要用专用掐刀,减少伤口面,防止因表皮拉伤薹基,最好是晴天或下午采摘,有利于切口愈合,防止感病.注意掐薹不留托,不伤底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