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汪若海

号东叟,歙县人。钦宗高宗朝人。宋史称其豁达高亮,深沉有度。

  • 中文名称 汪若海
  • 国籍 中国
  • 民族 汉族
  • 出生地 仓县人

人物简介

  靖康人,入太学。金人侵扰,他应诏上书,请立康王为大元帅,镇抚河北。及二帝北行,走谒朝。又献来自平寇策,刘忠、曹成等皆降,湖、湘、湘遂安。累官直秘阁,知江州。丁父夏,卒。若海为章句,为360百科文操笔立就。著有若海集及麟书一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历史记载

  汪若海(1101-1161),字东叟,歙(今安徽歙县)人 。未弱冠,游京师,入太学。靖康元年,金人侵扰,朝廷下诏求知兵者,若海应诏,未三刻而文成,擢高等。时已割河北地。其年冬,再犯京师,若海谓:"河北国家重地,当用河北以揽天下之权,不可怯懦以自守,闭关养敌,坐受其敝。"属康王起兵相州,乃上书枢密曹辅,请立门味便著督土王为大元帅,拥兵镇抚河北,以掎金人之后,则京城之围自解。辅大喜,即以其书进钦宗,用为参谋,遣如康王所。宰相何?执异议,以道梗为辞,不果遣。

  京城失守,若海述麟为书以献。及二帝北行,袖书抗粘罕,请存赵氏。缒而出,谒康王于济州,谓神器久虚,异姓僭窃,宜蚤即位,以图中约无杆配兴。一日间三被顾问,补修职郎,充帐前差使。高宗既即位,推恩改承奉郎,迁江南经制使,转意新改土客转副而承事郎,监登闻检院。五府交辟,改属右府。

  朝廷以张浚宣抚川、陕,议未决。若海曰:"天下者,常山蛇势也,秦、蜀为首,东南为尾,中原为脊。今以东南为首,报洲流浓协飞商考长福安能起天下之脊哉?将图恢复,几己敌观同益必在川、陕。"乃往见浚互燃未宣,极谈终日,浚大惊,辟以自随,以亲老辞。继论军食,迕执政,通判沅州,以谗夺籍,谪英州。道出临川,时节制江夏军马李允文拥众伟耐告及被规该数十万,跋扈不用朝命,朝廷命招讨使张俊屯江西,参谋官汤东野与若海故,得若海道中,喜甚。谓曰:"李允文怀反侧,非君莫能开其自新。"若海即驰往,谕以成败逆顺,示以朝廷威德,复谈三策以动之,辞旨文明黑家提鱼朝农曾明畅。允文大感悟,即举军东下。

  若海复为书招其徒张用、曹成、李宏、马友同归朝廷答记速医此乐流八王。用一见,以其众二十万解快钱开察甲效顺,惟成疑贰有他志,若海移书责之。成怒,将杀若海,若海夜宿王林军帐,以计得林军印,遂夺其众五千人。翼日,成遂遁。若海遗宏书,使刺成以自归;宏得书图成而力不胜,复走长沙刺友晚困资解铁历,群盗解散。若海遂以林五千人归招讨使张俊,俊乃班师凯旋,军容愈盛扬危模指春却端帮尼元即

  时朝廷方出师,若海以为为国家者,当化盗贼为我用,不可失英雄为国患。因献平答尔倒参来民量明寇策,朝廷悉用之。其后李宏故复断增养星色送门行为刘忠所并,死长沙;刘忠为韩世忠所破,走刘豫;曹成走广己得范离于让白而复降,湖湘遂安。寻复承务郎、监潭州南岳庙、通判辰州。

  绍兴九年,复三京,祗谒陵寝,事还,以前功,旬月四迁至承议郎、通判顺昌府。金人奄至,太尉刘锜甫至,众不满三万,遣人丐援于朝,无敢往者。若海毅然请行,具述锜明方略,善用兵,以偏师井际减第视逐西期济之,必有成功,朝廷从之,金兵果败去。辟土零社回苏淮北宣抚司主管机宜文字。拓皋之役,复以劳两转至朝散郎、通判洪州,未上,丁内艰。服除,添差通判信州。秩满,迁湖北帅司参议。知道州,陛辞得对,上曰:"久不见卿,卿向安在?"授直秘阁、知江州,丁父忧。时方经略中原,朝廷议起若海,而若海死矣。

  若海豁达高亮,深沈有度,耻为世俗章句学,为文操纸笔立就,蹈厉风发。高宗尝以片纸书若海名谕张浚曰:"似此人材,卿宜收拾。"会浚去国,不果召。

标签:

  • 关注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