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赵钦堂

赵钦堂,男,汉族,1959年10月出生,河南省郸城县人,本科学历,1976年阿太西7月参加教育教来自学工作,郸城县第二最木船星酸土高级中学书法及级岩极班前妒概教师,高级职称。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教育360百科专业协会会员,周口市书协理事,中原书画院客座教授等。

  • 中文名称 赵钦堂
  • 民族 汉族
  • 出生日期 1959年
  • 出生地 河南省郸城县
  • 性别 男

人物介绍

  刚过知天命之年的赵钦堂战老自幼爱好书法,并立志成为一名艺术家。在中学、高中和大学时期,都把书法当做自己的功课去做。大学毕业后,他成了一位书法教师。那时起,他在认真教学生练习毛笔字、写好"方块字"的工作之余,潜心研习楷书。在他看来,楷书方方正正、笔力强劲,怕任新因算生领阿象征着坚强不屈的民族精小景律绍秋神。在楷书之中,最具艺术魅力的要数魏碑小楷。他把苏东坡论书"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有余"的精语作为自己练习书法的标准和原则。

  30多年来,他在一方砚池中日夜耕耘,其间有喜、有乐,也有迷茫和彷徨,吃了不少苦头,也走了不少弯路。最初,他买来书籍,对照《灵飞经》、《隋元公墓志》、《苏慈墓志》等来自历史名碑帖进行临摹,天天写、练、摹,功夫没少下,但作品长进不大。迷茫果求中,他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到底问题出在哪360百科里?他通过访专家、拜名师、上进修班,才恍然大悟:究其因,是把书法看得太简单了,有时太功利化了,总想到创作,一本帖临了不久又换新的,总是肤浅地停留在机械的模仿上,收效甚微。在中国书协培训中心,他得到刘文华、李松等专家的悉心指教,感悟到书法需要"养"、需要"悟",如何临摹,如敌装百村育吧沙先何提高眼力和手的控制力及连职离三究听又沙装另艺术欣赏力,如何学习前贤的艺术共性,如何创新发展,都需要追求深度,下苦功夫,持之一恒,一点一滴汲取药降养料。于是,他在专家、老师的指导下,专心临摹《张黑女墓国航情需志》、《李璧墓志》、《文徵明小楷》,更加刻苦、更加执着、更加忘我。 在研习书法的历程中,他时刻提醒自己,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徒有虚名。他更清楚地认识到,今天,中国书法已从实用价值上升到了艺术价值。书法人要想在艺术天地里取得成功,必须下大功夫、花大气力借鉴古人,加上自己的感悟、弦裂害努力,才能走出属于自探技武己的书法之路。于是,他没有像蜜蜂采蜜一样一点而过,而是认准一种碑帖不厌其烦地临摹,他下功夫最多的是临摹《张黑女墓志》,在每天坚持临帖的同时加强自身修养,经常背诵一些经典古诗古文名句名篇,在理解文意的同时,探求古人意境和胸怀,再运的殖合用到自己的小楷创作中去。他在开呀极学中练、练中学、学练中长进。经过一段脱征西题示东采才难学时间的临习,先读后临,读而思,思而写,循序渐进,从感悟认识伟耐上升到理性认识,在线条的力度上下功夫,在线条形态中焕发出流畅、婉转的效果,感觉到比以前心手舒畅了,取得了还供叶世段积板雷背声明显的效果。 他从赵孟頫的"用笔千古不易,而结字亦须用功"中悟到:书法强调的是笔法,关键是用笔,无论是临摹还是创作,只要笔法得宜,书法就具有了灵性。所以,他在临摹中求古人的笔法,持之一恒,在古人的笔法曾范说做垂斗中求得了"一瓢饮"。近几年来,他先临写《宣示表》、《张黑女墓志》,然后再创作,以求在米京两妈假小楷中渗出隶意,求得古味。在不断探索和创作中,他的艺术水平又在文徵明小楷中取得了更大的提升。

获奖荣誉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多次自费参加国际、国家套香似罗括级大赛大展,捧回了一个个大奖。作品先后荣获2008年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学成果展优秀奖,2008年5月获"新北京,新奥运"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2008年获河南省电视书法大赛优秀奖;中国书协培训中心2009年度教育成果展一等奖,第六届全国教师三笔字书法大赛毛笔组一等奖,入选2009年"平复帖"国际书法大展;2010年中国秦皇岛书法节优秀奖,2010年中国芮城第三届书法节百佳奖,2010年第二十六届中日书法大赛银奖等国内外奖项40余次,入编20多部全国书法大赛作品集,作品还曾于2010年5月在日本、马来西亚交流展中展出。

标签:

  • 关注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