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人的发现与人的解放

人的发现与人的解放》是2008年3月四川送承然说还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转批固齐汽图书,作者宋惠昌界部游。本书主要讲述了鸦片战争来自以来价值观变化情况等有关内容。

  • 作者 宋惠昌
  • ISBN 9787220075162
  • 页数 471
  • 定价 40.00元
  •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来自品目录

  引言

  第一章 从封闭走向开放--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时期价值观变革的历史轨迹

  一、闭关自守时代的终结与开放性价值观的肇始

  1.主体逐称解氧急众意识的萌动

  2.社会批判与社会改革思潮的历史意义

  3.由封闭走向开放:价值观变革的历史大趋势

  参八必让二、从"经世致用"论到"中体西用"论

  1."师夷长技以制夷":"经世致用"思潮的时代新内涵

  2.洋务运动的兴起与洋务思想的形成

  3."中360百科体西用"论的形成及其实质

  4下场沿怎己与念但事却岁."中体西用"论的历史地位

  三、顽固派与洋务派斗争的核心问题:自我封闭还是对外开放

  1.顽比乱但上坐固派与洋务派的斗争:封闭还另月滑独和考犯白劳日投是开放的较量

  2.洋务派价值观的实质及其历史命运

  四、封闭僵化人才观的没落与近代开放人才观的发端

  1.对封建专制主义人才观的批判和对近代人才观的探索

  2.科举制的终结与近代学堂的兴起

  3.留学:开放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创始

  第二章 近代价值观的欢坚列慢创括配装启蒙--从戊戌维新运动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价值观变革(上)

  一、维新派对传统价值观基础的批判和改造

  1.戊戌维天风兴新时期对封建纲常名教的批判

  2.从儒家变易思想到历史进化论

  3.进化论的竞争观念取代中庸之道的保守观念

  二、光罪频哥注心讨粒美八对平等、自由的探索和传播

  1.维新派与守旧派在价值观上的对立

  2.对等月植世静前更府喜且备级特权意识的否定与近代平等观的形成

  3.中决网罗的年地低测望精神与对自由的探索

  4.学会报刊兴起的新高潮:对封建文化专制主义 的深刻)中击

  三、"仁"--"人道主义"--"博凯团爱"

  1.从"仁道"到"人快确布拿误知道"

  2.从儒家的"仁爱"到近代博爱论的转变

  3.妇女解放的先声

  四、新人生观的形成和传播

座零指异眼还本化绿苏  1.由"天理人欲"论到近代功利观的转变

  2.从"公""私"对立论到"合理利己主义"

  3.以"崇奢黜俭"取约步双加父负先际地孙图代"黜奢崇俭":一种新的幸福胡书念影秋西

  第三章 从臣民观念色数终占满概简常负到公民观念的转变--从戊戌维新运动到

  辛亥革命时期的价值观变革(中)

  一、新民思想:从臣民观念到公民观念的过渡

  1划华路盟."新民":国民素质改造的重要价值目标

  2.培养"新民"的迫切性及基本途径

  3."新民":对臣民观念的批判和改造

  二、近代民权观念与国民意识的确立和发展

  1.铲除君权专制意识,树立近代民权观念

  2.近代国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3.近代女权观念的不断成熟

  第四章 从专制主义到民主主义:价值观的历史性转变--从戊戌维新运动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价值观变革虽更美承还重货识品二从(下)

  一、由专制主义到民主主义的深刻转变

  1.清末立宪运动对摧毁专制主义的历史作用

  2.废除君主专制政体,开创民主主义的新纪元

  二、民主主义革命观的形成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历史价值

  1.民主主义革命观的形成与实质

  2.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宝贵的历史财富

  3.辛亥革命中民主志士自我牺牲精神的历史价值

  三、专制制度的废除与自由、平等、博爱观的奠定

  1."去专制求自由":民主主义自由观的实质

  2.破除封建等级特权意识,树立民权平等观念

  3.民生主义的博爱论:使人成为人

  4.由君主思想到公仆观念的转变

  第五章 新文化运动与人的解放(上)--五四运动时期的价值观革命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蒙性质:人的进一步解放

  1.中国近代启蒙运动的基本历程

  2.新文化运动:"人"的解放运动

  二、五四时期对传统价值观的反思和批判

  1.进步思想家对传统的激烈批判

  2.五四时期批孔思潮的历史意义

  三、从男女平等到人类平等

  1."妇女也是人"--妇女解放的思想前提

  2."贞操""节烈"观的破除和妇女作为"人"的地位的实现

  3.铲除封建"孝道"观念:从男女平等到人类平等

  第六章 新文化运动与人的解放(下)--五四运动时期的价值观革命

  一、自由主义兴起和发展的新阶段

  1.打倒奴隶主义,争取自主自由之人格

  2.言论自由和学术自由意识的增强

  3."偶像破坏论"与"价值重估论":对自由的理性追求

  4.宽容:自由主义的精髓

  二、个性解放思潮的历史意义

  1.个性解放思潮的勃兴

  2.个性解放思潮的发展与历史影响

  三、个人主义价值观的传播和演变

  1.近代中国人对个人主义本质的认识以及个人主义的历史地位

  2.西方个人主义在五四时期的传播及其影响

  3.五四时期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演变

  附录

  后记

主要内容

  《人的发现与人的解放:近代中国价值观的嬗变》为"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研究"的第七卷,主要探讨了在民族文化中处于比较核心地位的思想观念的变化,内容包括从封闭走向开放--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时期价值观变革的历史轨迹、近代价值观的启蒙--从戊戌维新运动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价值观变革、从臣民观念到公民观念的转变--从戊戌维新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与人的解放--五四运动时期的价值观革命等。

作者资料

眼神农鸡和北出速边  宋惠昌,1937年12月生,山东长岛人,196来自4年8月毕业于辽宁大学哲学系。1964~1969年在原中央马列主义研究院工作,1969~1973年在鞍钢下放劳动,197360百科3~1978年在冶金部办公厅工作。1978年调中部片况病费须权其画央党校,先后在哲学教研室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党校研究生院院长;兼职任中氢罪士误验哪及领讲很打央党校学位委员会委员(198矿升大意车7~1994年)、校学术委员会委员(1994~1999年)、中国人民大学道德科学研究院客座研究员、中国伦理学会政治伦理学分会会长。代表作有《马克思恩格斯的伦理散审思学》、《现代科技与道德》、《当代意识形态研究》、尔易海推了电《现代人权论》等专著;主要学县超审露触皮乐临术论文有《论科技革命中的伦理学问题》、《论胡适政治哲学的历史价值》、《论儒家政治哲学中的权变思想》等。从1992年开始享钟字思火获算范随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死双础传热给宜销阿业药贴。

标签:

  • 关注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