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疑集》是 岳麓书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章培恒。
该书为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的考证性论文的结集。篇名为"关于屈原生平的几个问来自题"、"李白的婚姻生活、社会地位和民族"、"关于罗贯中的生卒年"、"关于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小说的作者"、"再谈《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写作年代问题"、"《施耐庵墓志》辨伪及其他"、"施彦端是否施耐庵"、"关于《水浒》的郭勋本与袁无涯本"、"百回本《西游记》是否吴承恩所作"、"再谈百回本《西游记》是否吴承恩所作"、"三谈百回本《西游记》是否吴承恩所作"、"《封神360百科演义》的性质、时代和作者"、"《封神演义》作者补考"、"《聊斋志异》写作年代考"、"再论《聊斋志异》原稿的编次问题"、"关于洪界生年及其他"、"《儒林外史》原书应为五十卷"、"《儒林外史》原貌初探"、"再谈《儒林外史》原本卷数"。所考证的文学作品产生的年代,上起先秦,下至清代。收入该书前,绝大多数都发表过。
本书所收文章多有新意,发表后产生过较大影响和好评,如:
在关于屈原满缩叶抗故副生平问题的考证中,主要研究了屈原的卒年问题,剖析了目前最有影响的屈原卒于郢破当年或次年的说法,指出其中存章地在的许多矛盾和错误名绝伯视甲吗参粮食,并根据屈原的《哀郢》亮定批进自,指出屈原之死至早在郢破九年之后。根据这一考证,对屈原的死因和屈原在晚年的经历等重大问题都要重新研究和考虑露贵担脸海过声款这附课,牵涉面很广。此文发表后,在屈原研究中产生较大影响。赵沛林的《屈赋研究论衡束观和太干》(1990年初版,1994年台湾圣环图书公司海外版)除详细介绍内容外,并认为此"是近年来考证屈原生平的力作";根据这一考证结苗方汽志度固果,"对于屈原之死的社会意义,他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内容都要重新评价。"
关于李白婚姻生活和民族问题的考证,指出李白初婚许氏和其以后的几个妻子社育念会地位都不高,许氏后来又和他离异,这跟一般人士对婚姻生活的态度很不一样。以此从侧面显示出李白在当时社会上遭受轻视的情况,并推断其可能非汉族。
关于"辩奸论"一篇,以充实的论据证明其确出于苏洵,批判了在学术界很流行的"辩奸论"为后人伪造说。此篇在学术界也有较大影响,工甚声绝衡盟员音便曾枣庄教授的《苏洵评传》(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即采取这一说法,并具体引用了此制篇考证。
关于《三国演义》的几篇,主要是考证罗贯中差玉终命的生活年代和《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写作年代。篇中所推定的罗贯中生活年代,比鲁迅等人所推定的要早30年。这一说法现已成为与鲁迅等的推定具有垂触据志米响降刚什程类似影响的说法。俄兴完培介国李福清院士的"《三国演义》及其作引阳犯模般希试厂白伟曾者"在介绍罗贯中的生活年代时,即同时介绍这两种说法(见《三国演义学刊》第二辑,四川社科院出版社,1986年版)。
关于《水浒》的几篇考证,一是证明《施耐庵墓志》乃是伪造,但持兴化的施彦端确有可能行假信另此为施耐庵;一是对郭勋备胜丝本的面貌进行探讨,纠正了学术界较流行的认为征辽是从郭本开始加入的说法。这对探讨《水浒》的时代及其形成的过程都提供了新的材料和视角。
关于百回本《西游记》的几篇,从多方面考证百回本《西游记》非吴承恩所作,在学术界引起较强烈的反响。澳大引渐讲棉章利亚学者柳存仁认为这"是一种重实际的倾向"("全真教和小说《西游记》",香港《明报月刊》,第233期),徐朔方"论《西游记》的成书"(《社会科学战线》,1992年第2期),黄永年为《西游证道书》(中华书局,1993年版)所写前言均引用此论并表示赞同,日本学者矶部彰在其所著"《西游记》形成史的研究"(创文社,1993年版)中引用此一说法,并认为反对这一说法的国内学者苏兴的看法是没有根据的。
关于《封神演义》的两篇,考证《封神演义》原是流行于民间的说书,后经许仲琳、李云卿的加工而成为目前的样子,同时也批判了把陆西星作为《封神演义》作者的看法。其中对《封神演义》源于说书、李云卿为《封神演义》主要加工者的看法,都较《封神演义》研究中的已有看法有所推进。
关于《聊斋》的考证,主要提出几种看法:①《聊斋志异》约于1672-1673年(或稍后)开始写作,到1704年以后仍在写作;②《聊斋志异》的各册是按照写作时间的先后编排的;③现存的各种《聊斋志异》版本,在各册的排列次序上都多少存在问题。这纠正了研究者普遍认为的《聊斋志异》于1679年已基本完成的看法,并提供了结合蒲松龄的生活道路来研究其创作历程的可能性。这在研究者中也引起较强烈的反响。赞成这看法的有郑云波"聊斋志异成书时间质疑"(《徐州师院学报》,1980年第3期),劳洪"《蒲柳泉先生年谱》辨疑"(《文学遗产》,1980年第1期)等;表示怀疑的有李原基"蒲松龄的生平与创作(《天津师院学报》第1期),袁世硕"铸雪斋和铸雪斋抄本《聊斋志异》"(《蒲松龄研究集刊》第1辑)等,原则上赞成,在某些具体问题上有所保留的有任笃行"《聊斋志异》原稿编次初探"(同上,第3辑)。在国外则有英国学者白亚仁在《哈佛亚细亚学报》第44卷第2号发表"《聊斋志异》文本的演变",认为这是对"直至不久以前,研究者普遍认为"的看法的"挑战","有效地重新开展了有关《聊斋志异》写作年代的整个讨论"。白亚仁同意上述考证中的前两个看法,并在《哈佛亚细亚学报》发表了"《聊斋志异》早期与晚期作品的比较研究",以证实这两个看法对《聊斋志异》研究的价值。但对上述考证中的第三个看法白亚仁有不同看法。《献疑集》中的《再论(聊斋志异)的原稿编次问题》即是对白亚仁不同看法的回答。关于洪舁的一篇是对刘辉在有关问题上的错误看法的评论。
关于《儒林外史》的考证,证明该书原为50卷,并指出了今本中哪些是后来窜入的。前两篇发表后分别由《古典小说版本资料选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和《(儒林外史)研究论文集》(中华书局,1987年版)转载。
目 录
自序
关于屈原生平的几个问题
李白的婚姻生活、社会地位和氏族
《辨奸论》非邵伯温伪作
附论一:苏轼《乞录用郑侠、王旃状》非后人伪造
附论二:张方平与欧阳修、韩琦、司马光的关系
关于罗贯中的生卒年--答周楞伽先生
关于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小注的作者
再谈《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写作年代问题--答张国光先生
《施耐庵墓志》辨伪及其他
施彦端是否施耐庵
关于《水浒》的郭勋本与袁无涯本
百回本《西游记》是否吴承恩所作
再谈百回本《西游记》是否吴承恩所作
三谈百回本《西游记》是否吴承恩所作
《封神演义》的性质、时代和作者
《封神潢义》作者补考
《聊斋志异》写作年代考
再论《聊斋志异》原稿的编次问题
附录:《聊斋志异》文本的演变
关于洪异生年及其他
《儒林外史》原书应为五十卷
《儒林外史》原貌初探
再谈《儒林外史》原本卷数
章培恒,1934年1月生,浙江绍兴人。1954年2月毕业于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速走础年率任项沿秋物脱,留校工作至今。1980年起任教授,1983年至今在复旦大学担设是司白个见记流强次还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1983年至1985年任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1985年至今任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1996年起为杰出教授。历任中文系主任、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国答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兼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来自流动站站长。1984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升话既树德械状行模队称号。
主要社会兼职有: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360百科研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并致力于第甚中国文学古今贯通研究。著有《洪升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献疑集》(岳麓书社,1993)、《不京不海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等,主编《中国文学史》(合,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中国文学史新著》(合,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和《辞海·中国古代文学》(合)。
目前承担"中国文学古今演变"课题的研究。主编《中国文学通史》,与陈思和教授共同主持"中国文学史分期讨论"与"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两个专栏(自2001年1月起,在《复旦学报》每期刊出)。
章培恒教授是享誉国内外的知名学者,现担任国务院学组位委员会文学学科评议组策短队操致东成员、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国家教委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的获得者。他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元明清文学的教学与研究,自1983年以来一直担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完探九早仅的博士生导师。1995年起,又担任复旦大学中文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站长。在研究领域,他主持进行《全明诗》等国家教委的科研项目共26项。他任第一主编的《古代反压光改破文史名著选译丛书》乎伟草地京补志通及他与其他同志共同主编的《中国近代小说大系》均获全国首届古籍整理图书丛书奖(国家级);专著《洪升年谱》获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调贵接编持打块全国戏剧家协会优秀戏剧论著奖,《献疑集》获国家教委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上海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他主编的《新编明人年谱丛刊》,资料与观点并重,对明代种探逐践远一些重要作家的生平作了慎密的梳理和独到的评估,填补了该领域的不少空空应白食速白。他新近出版的《中国文学史》(三卷本)(与另一同志共同主编)对传统的文学史研究的观念和方法作了全面的突破,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即将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纲》(与另一同志共同撰写),建筑于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有机贯通的基础之上,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史作了新的探索。在这两部著作的基础上,他又将主编一部自先秦社会至二十世纪末的大型学术著作《中国文学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