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吴发启

吴发启,教授,中国土壤学会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来自省水土保持学会常务理事、国家林业局"水土样批势同良展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学360百科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第一届高等学校环境生态类教学指导脚须占朝式西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有突议浓款季出贡献专家,陕西省"三五人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土壤侵蚀及水土保持工程专家。

  • 中文名称 吴发启
  • 外文名称 Wu Faqi
  • 类型 大学
  • 属于 水土保持

研究方向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土地资减信考送乙弱架假以源和区域生态环境修复等领来自

生平简介

  19苦服马督夫吸推界京70.08-1976.01,黄陵县中学读书;

  1976.01-1978.01,黄陵县侯庄乡下乡,任生产队副队长,大队党支部副书记;

  1978.02-1982.01,西北大学地理系读书,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2.01-1999.09,西北林学院水土保持系任教,兼任副系主任职务陆严始练切煤市带政亮;

  1982-1983年,见习期;

  1984.02-1984.07,成都地质学院地质系进修;

  1986.09-1987.07,东北林业大学进修;

  1983-1987年,任助教职称,主讲《地质地貌学》等课程;

 治到度类代油 1988-19360百科92年,任讲师职称,主讲切互技查广息《地质地貌学》、《中国自然地理》、《风沙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等课程;

  1992.09-1993.07亮同探毛谈单防属甲绍斗,北京语言学院进令概坏京领沿修;

  1993-1997年,任副教授职称,主讲《水土保持原理》、《自然地理学》、《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及掌划与设计》、《土壤侵蚀研究方法》等课程;

  1993.11-1994.12,意大利摩德纳大学访问学者;

  199赶甲李直突报育积心象给8-今, 任教授职称,主讲《水土保持规划》、《土顶风足花交毛附愿额壤侵蚀力学》、《流域管理学》、《水土保持研究进展》、《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自然地理学》等课程。

  1996.09-1999.07,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读书,获农学博士学位;

  1999.09-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任们方早初逐乱敌教,兼任副院长,系主任职务。

  2001.10-缩善约难断古路督2002.01,美国农业部土壤侵蚀实验室访问学者。

  老她练责争温客答脚下《水土保持原理》1997年被评为西北林学院优秀课程。

学术成果

  (一)参加、主持项目概况

  自1982年以来,参加、主持的科学研究项目14项:

  1、刺槐林水土保持效益研究,陕西省项目;

  2、淳化黄土残原沟壑来自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效益研究,国家攻关计划项目;

  3、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林体系综合效益研究,林业部攻关项目;

  4、淳化黄土残原沟壑区开发治理与农业持续发展研究,国家360百科攻关计划项目;

  5、高原台塬著耐过渡区高产型林果粮发展研究,国家攻关计划项目;

  6、缓坡耕地水土资源管理原理及配套技术研充游春染位天究,陕西省项目

  7、陕北荒漠化地区生态恢复及沙产业技术开发,国家科技部西部科研专项;

  8、黄土高原优质果品开发模式与技害家会代木其怎互胶农角术研究,国家攻关计划项目;

  9、农果复合型生态农业建设模式示范-2,中国科学院识创新工程项目;

  10、陕北风沙区农田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研究缺么挥服慢与示范,中国作物学会;

  11、坡面措施减水减沙作用研究,黄委会水干回型胡拿免抓坚门赵保局;

  12、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的适宜性研究,陕西省项目;

  13、黄土坡耕地土壤侵蚀负效应评价模型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4、陕北农牧交错区农田综合防沙技术中试与转化,国家科技部。

  (二)获奖情况

  自1982年以来,设布总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9五压业飞二脱项,其中持证6项:

  1、陕西省黄土高源综合治理研究,陕西省科技进步壹等奖,第七;

  2、淳化县泥河沟水土保持试验示范,科学技术进步壹等奖,第七;

  3、黄土残塬沟壑区综合治理与农业持续发展研究,陕西省科技进步贰等奖,第四;

  4、高原台塬过渡区军另喜投乡所杆厂盾杨高产型林果粮发展研究,陕西省科技进步贰等奖,第一;

  5、缓坡耕地水土资源管理原理及配套技术研究,陕西省科技进步贰等奖,第一;

  6、了显斯斗干血持早屋种掌陕北荒漠化地区生态恢复及沙产业技术开发,陕西省科技厅验收、认定,第一。

  (三)教材、专著

  1982年以来,共出版教材7部、专著5部,发表论文80篇,其中第一作者46篇:

  教材:

  1、水土保持学概论,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主编;

  2、水土保持规划措掌总响对七氧剂通走华,西安地图出版社,2002,主编;

  3、土壤侵蚀,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第二作者;

  4、流域管理学,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副主编;

  5、土壤侵蚀原理,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副主编;

  6、沙漠学,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参编;

  7、水土保持学,中国林业出顺错住波程江喜报心版社,2004,参编。

  专著:

  1、缓坡耕地侵蚀环境及动力机制分析,陕西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第一作者;

  2、黄土高原流域农林复合配置,黄河水利出版社,2003,第一作者;

  3、黄土高原经济(果)建设与开发,黄河水利出版社,2003,第二作者;

  4、黄土高原综值轻占得并晶合治理图集,测绘出版社,19值态受91,参编;

  5、黄土高原防护林特征,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参编。

论文

  1、水土流失地区中流失区与无流区的划分,中国水土保持.1987(临端有图切十顶气足太11):27-29,独立完成;

  2、淳化县泥河沟土壤侵蚀现状分析,西北林学院学报.1988,3(1):67-74 ;

  3、绿化样板淳化县境内水库流域的水土流失,水土保持通报.1988,8(4):29-34;

  4、绿化样板淳化县水土流失成因分析,水土保持通报.1989,9(3):34-39;

  5、黄土塬区小流域土地资源研究,泥河沟试验示范区论文集,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P26-33,独立完成;

  6、黄土沟道流域地貌特征与水土保持,西北林学院学报.1990,5(4):29-32;

  7、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图的编制,西北林学院学报.1992,7(2):71-76 ;

  8、渭北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沙效益,西北林学院学报.1992,7(4):30-35;

  9、泥河沟游域大比例尺彩红外航片的目视判读,中国水土保持.1992(10):43-46;

  10、黄土塬区沟道泥流发育与控制,西北林学院学报.1993,8(2):16-20;

  11、黄土高原沟壑区流域土壤侵蚀系统分析,西北林学院学报.1995,10(增刊):1-7;

  12、意大利坡面稳定性的研究方法,西北林学院学报.1995,12(3):118-122;

  13、黄土塬区水土保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433-437,独立完成;

  14、淳化县泥河沟域减沙效益及相关问题分析,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1996,2(3):35-41;

  15、黄土高原南部坡耕土壤侵蚀预报,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1998,4(2):72-76;

  16、"高原台塬过渡区高产型粮果林发展研究"基本构思,西北林学院学报.1998,13(2):1-4;

  17、土壤侵蚀环境的人工调控,西北林学院学报.1998,13(2):5-9;

  18、地表糙度的量测方法及对坡面径流和侵蚀的影响,西北林学院学报.1998,13(2):15-19;

  19、耕作活动对坡耕地径流及产沙的影响,西北林学院学报.1998,13(2):20-25;

  20、Small Watershed Managemetn. Wugong Agricultural Science Research Centre.1996,独立完成;

  21、黄土高原南部缓坡耕地降雨与侵蚀的关系,水土保持研究.1999,6(2):53-60;

  22、黄土高原南部侵蚀能量组成与分级特征,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1999,5(4):56-61;

  23、黄土高原南部侵蚀能量的产沙特征及其作用,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2000,14(5):83-86;

  24、中国西部生态环境建设,水土保持研究.2000,7(1):2-5;

  25、陕西省山川秀美工程实施方略探讨,水土保持研究.2000,7(1):6-11;

  26、缓坡耕地降雨、入渗对产流的影响分析,水土保持研究.2000,7(1):12-17;

  27、泥河沟流域开发治理及成效,水土保持研究.2000,7(1);

  28、科技切入西部大开发主战场的对策,西北农业大学学报.2000,28(6):59-62;

  30、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的科技对策,水土保持通报.2000,20(4):封2;

  31、土壤结皮与降雨溅蚀的关系研究,水土保持学报.2001,15(3):1-3;

  32、坡耕地黄善土结皮的理化性质分析,水土保持通报.2001,24(1):22-24;

  33、黄土高原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几个问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1,1(2):13-16;

  34、坡耕地土壤结皮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水土保持学报.2002,16(1):33-36;

  35、坡耕地地表糙度的研究进展,西北林学院学报.2002,17(3):38-43;

  36、一项生态经济效益"双赢"的复合种植,区域农业发展与农作制建设.2002,392-398;

  37、坡耕地土壤水分入渗影响因素分析,水土保持通报.2003,23(1):16-18;

  38、坡耕地土壤水分入渗测试方法对比研究,水土保持通报.2003,23(3):39-41;

  39、黄土高原南部梯田土壤水分环境效应研究,水土保持研究.2003,19(14):128-130;

  40、坡耕地暴雨结皮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的实验研究,干旱资源与环境.2003,17(2):109-105;

  41、水平梯田环境效应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水土保持学报.2003,17(5):28-31;

  42、坡耕地耕作管理措施对降雨入渗的影响,水土保持学报.2003,17(2):115-117;

  43、黄土高原水平梯田的蓄水保土效益分析,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4,2(1):34-37;

  44、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探讨,中国林业教育.1999,113-117;

标签:

  • 关注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