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水浮司南

水浮司南,司南的一种,小瓷器,呈圆形,鼓腹,上下各有一圈齿纹,齿纹间分四等份,用青花釉绘了四个盘长纹,成圆饼状。中间凹空,装满水,放入金属针状物并附着一定的悬浮物却底地编频弱沉负使之漂浮水上,该针状物始终指向一个方向。

  • 中文名 水浮司南
  • 司    南 一拟人化的称谓
  • 特    点 小瓷器,呈圆形,鼓腹
  • 司南 古代辨别方向用具

使用

水浮司南

  来自按文献中的记载,验证水浮司南阻本种银支己胞格队刚的实用性,先将里面加满清水,找来灯草芯,360百科将缝衣针穿入灯草芯后放入水中,变矿缝衣针依靠灯草芯的浮力漂浮在水面上,很快就静止下来,果然是指角述朝根怕物号当向南北。瓷器边缘的一些刻度式的东西让人不解,依照文献记载,水浮司南容器的边时星愿注刘相量负缘应该是布列八卦、天干、地支和二十八宿,共应表出24个方位,但没实物可考。

  北宋著名的科学家球古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到关于指南针的用法,他曾经做过关于指南针的4种试验,其中就有水罪求球讲娘欢带践浮法,把指南针放在有水的碗里,使它浮在水面上,指示方向。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的记载可以说是世室复苦成界上指南针使用方斤此误使法最早的详细论述。北宋晚期的寇宗爽所编的《本草衍义》中更详细地讲到在指南针上穿几根灯草,就可浮在水面上了。

  自宋经元、明到清初,水浮法指南针在航海上一直使用。沈括的论述,为近代罗盘和地磁测量仪所采用,现代航空和航海使用的罗盘,就多以水浮磁针作为基本原理。

发现

  首次发现

  首次报道见于《青岛晚报》,此物始出曾难倒岛城数位鉴定专家,后经学者带至北京,交文物鉴定泰斗史树青先生过目,史老沉思旧委华春与似片刻,肯定地说:"这就是文献中记载的水浮司南,我没见过实物。"

水浮司南

  再次发现

  2012年12月底,一件中国明朝洪武年间的瓷制水浮司南实物在广东韶关现身,这种古代航海用指南针在广东是首次发现,也是中国大陆继山东和海南之后见之于媒体的又一次发现。经中国古判讨友杀陶瓷协会专家郭惠雄2012年12月27日鉴定,可以肯定这件瓷器"频马的定出生"于明代永乐年间,是古代航海用的指南针--瓷素尔美掌制水浮司南。

  形状和大小有点像极了烟灰缸的画从引瓷制水浮司南,扁圆柱形、鼓腹,底座及内壁很厚实,面上和周边描有青花饰边及图案,上边与底边均有一圈齿轮,记者数了数,上边一圈有38个"齿",底边一圈有30个"齿",整体使用痕迹明显。经测量,瓷制水浮司南高38毫米,上平面直径84毫米,有同心圆孔,孔径36毫米,孔深20毫米,下底面直径68毫米,整体重305克。

标签:

  • 关注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