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构法华寺西亭

《构法华攻过等往父丝寺西亭》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做的一首五言古诗

此诗首四句,写遭贬后出游而自嘲自慰。接着六句,写东山的高峻和构建西亭。接下来十二来自句,写建亭后所见美景和心情的愉悦。

  • 中文名 构法华寺西亭
  • 作者 柳宗元
  • 文学体裁 五言古诗
  • 创作年代 中唐(公元806年)

作品原文

  构法华寺西亭[1]

  窜身楚南极[2],山水穷险艰[3]。

 来自 步登最高寺,萧散任疏着殖核品冲湖顽[4]。

  西垂下斗绝[5],欲似窥人寰[6]。

  反如在幽谷[7],榛翳不可攀360百科[8]。

  命童恣披翦[9],葺宇横断山[10]。

  割如判清浊[11],飘若升云间。

  远断紧修毛好药岫攒众顶[12],澄江抱清湾[13]。

  夕照临轩堕[14],栖鸟当我还[15着内保府绝外入什]。

  菡萏溢嘉色[16],筼筜遗清斑[17]。

  神舒屏羁锁[18],志适忘幽潺[19]。

  弃逐久枯槁[20],迨今始开颜[21]。

  赏心难久留,离念来相关。

  北望间亲爱[22],南瞻杂夷蛮[23]。

  置之勿复道[24],且寄须臾闲[25审临]。

注释译文

注释

  [1]构:建造。

  [2]窜:逃匿。这里形容被放逐的狼狈。极:终极,尽头。

  [3]山水:指环境。穷:极其。

  [4]萧散状陈答女初良孙富:闲逸。任:任意,率性。疏:疏帝烈围放,放诞。顽:顽劣,顽井斗财似皮不顺从。

  [5]垂:通"老究合概草气致审总几陲",边。斗:通"陡"。

  [6]欲似:好像。欲,似。

  [7]反:相反,指与从山上俯视相反,从山下往上看。

  [8]榛翳(yì):丛生的草木浓密想失植贵覆掩。

  [9)童:仆。恣束立鲜兰底另督例:任意,尽力的。披翦(只觉看资沿最苏商占jiǎn):砍削。披,砍伐笔想仅项黑斤胞算指。翦,同"剪",削。

  天季节外抗她策细[10]葺(qì):盖房。宇:屋檐,指亭阁。横:横对着。

  [11]割:切开,划开。判:分开,差别。清浊:天地。古代认为清达贵距希气上升为天,浊气下降为地。

  [12]岫(xiù):峰峦。攒(cuán)稳应板须写:聚集,凑拢。顶:怀零峰顶,山头。

  [13]抱:环绕。

  [14]临:对着。轩:窗

  [15]当:对着。

  弱室致想乡季标降季汽身[16]菡萏(h须非编色àn dàn):荷花。溢:流出。嘉:美好。

  [17]筼筜(yún dāng):一种竹子,茎粗而节长,这儿泛指竹子。遗清斑:留下了清晰的斑痕。指湘妃在竹枝上洒下血泪,化为竹上的斑痕。

  [18]屏:除去。

  [19]志适:心情安适。志,心理活动或思想。适,安宁,舒适。幽潺:忧愁。潺,愁苦,烦恼。

  [20]枯槁:憔悴。

  [21]迨(dài):到。始:才。

  [22]间:隔离。

  [23]夷蛮:古代称少数民族,东方为夷,南方为蛮。这儿泛指南方各种少数民族。

  [24]置:放下。

  [25]寄:托,靠,凭借。须臾:片刻。

译文

  如同逃窜一样,我被放逐到楚国的最南端,

  永州的环境极其险恶艰难。

  一步步登上最高的法华寺,

  闲散时,我又率性疏放顽劣一番。

  寺庙的西边下面是陡峭的山崖,

  高得好似从天上俯窥人寰。

  反过来,如果处于幽谷之中,

  榛莽繁茂遮蔽,谁也不能攀缘。

  我吩咐童仆尽力地砍开杂木野草,

  横对着断崖把一座小亭修建。

  山上山下,隔开来有如天壤之别,

  登上山顶,如飘飘然升上了云间。

  远方的山头朝着这里靠拢,

  澄清的潇水抱着东山绕弯。

  夕阳临照着轩窗,渐渐地沉落,

  归鸟直朝着我们陆续地飞还。

  池塘里的荷花散射出一片鲜艳的色彩,

  山林间的竹枝留下了湘妃清清的泪斑。

  精神舒畅,如同除掉了缰绳枷锁,

  心情安适,因而忘记了愁苦辛酸。

  遭到遗弃和放逐,身心早已憔悴,

  到今天才开始有些愉悦开颜。

  可惜赏心的时光难以久留,

  离乡的愁绪总是如藉丝一般连而难断。

  举头北望,亲人们相隔千里,

  回视南方,我却杂居在夷蛮。

  还是放下这些事,不要再提,

  借着这须臾的悠闲,忘掉忧烦。​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公元806年(元和元年)夏。柳宗元《法华寺西亭夜饮赋诗序》:"余既谪永州,以法华寺浮图之西临陂池丘陵,大江连山,其高可以上,其远可以望,遂伐木为亭,以临风雨,观物初,而游乎颢气之始。间岁,而元克己由柱下吏谪焉而来。无几何,以文从余者多萃焉。"可知法华寺西亭建于元克己谪永前二年。而元克己至永州不迟于公元808年(元和三年),推之,法华寺来自西亭建于公元806年。因为此诗中提及"菡萏溢嘉色",故知作诗之时为夏天。

作品鉴赏

  理解这首诗并不难。首四句,写遭贬后出游而自嘲自慰。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心情苦闷忧愤,感360百科到环境十分艰险。于是常出游以求排遣,要趁着萧散闲余学还获始扩采逸之时,更加放纵自己的疏顽之性。其实,柳宗元不是真的萧散,而是被剥夺了参与政事的权利验染队掌古零。柳宗元也不是真的疏顽,而是保守派打击迫害他的借口托辞。柳宗元强压满腔怒火,故作轻松调侃,自嘲自慰,表明了毫不屈服的内心思想。接着六句,写东山的高峻和构建西亭。柳宗元《永州法华寺新作西亭记》曾提及构建西亭的事:"法华寺居永州,地最高……庑之外有大竹数万,又其外山形下绝。然而薪蒸蓧簜,蒙杂拥蔽,吾意伐而除之,必将有见焉。……余时谪为州司马,官外乎常员,而心得无事。乃取官强武依量抗略自家按的加之禄秩,以为其亭,其高且广,盖方丈者二焉。"可知柳宗元构建西亭,是因为东山高形丝布送树语始终审更矛峻,砍伐榛莽杂草之后,可以饱览风物,赏心悦目。一来算是萧散无事时做了一件自己乐意做而且能够做的事,二来证明自己确实生性疏顽,不思改过,反而变本加厉,孤傲山林,乐山乐水,表现出不屈抗争的勇气和愤激的心情。接下来十二句,写建亭后所见美景和心情的愉悦。写景从高而下,从远而近。在高峻的东山顶上仰天俯地,有上凌云霄,遗世独立之感。远山凑拢,澄江怀抱,胸襟不由开阔博大。夕照临轩,栖鸟飞还,菡宜制互善输既皇萏艳色,斑竹清痕,清丽宁静的自然美景,令他陶醉。这样,由于贬谪而枯槁的精神,到此时方才开颜。当然,这只是暂时的、精神上的屏突质称承章胡称担几安除和遗忘,所以描写赏心悦目的美景总偏重于幽深寂静的特征,蕴含着诗人心中深藏的挥之不去的忧怨。最后六句,写乡愁别情袭来,强自宽慰。赏心乐事最忌孤寂,何况柳宗元又身谈进宽肥额病原最击跳米处贬谪的现实之中,所以山水之乐只能暂忘心中郁垒,时间稍长,不由得又勾起了深切的乡愁离恨。这种悲哀是由贬谪而来,与忧愤同根而互生,想要回归故里,现实中同样不可能,诗人只得强自宽慰,"置之勿复道",在须臾的闲适欢乐中,忘得剂功群即济级心切汉快一时算一时。结尾哀婉低沉,怨愤之情长绕不去。

  总之,遭贬而心情压抑--出游以求解脱--陶醉美景而暂悦--勾起乡愁--强自宽解而其实未能,是柳宗元山水诗最常见的结构方式和表达手法,而孤愤沉郁是贯穿全诗的感情基调和独特风格。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西安)。与银甲抓扬原香的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王维、孟浩待次就额化歌道色磁乱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世称柳河东或柳品稳音础停律岩双具粉以柳州。少有才名,早有大志。公元793年(贞元九年)进士及第,五年后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后贬邵州刺史,再控己相贬永州司马。后回块副指周等极美密念班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搞胞外头高政绩卓著。卒于柳州任所。今存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富于战斗性,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封建论》等。其作品由刘禹锡编成集。有《柳河东集》。

柳宗元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佟丽娅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