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消费主义研究》是由李雨燕著写,陶德麟指导的一篇论文。
副题名
外文题名
论文作者
李雨燕著
导师
陶德麟指导
学科专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学位级别
博士论文
学位授予单位
武汉大学
学位授予时间
2008
关键词
消费 以人为本 消费文化
馆藏号
D669.3
馆藏目录
2010\D669.3\6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的成就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是空前未有和举世瞩目的。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万里长征中,层出不穷的新来自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需要引都场肥色随衡现宁静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高铁车六了教抗度关注并逐步解决。消费主义在中国的出现和蔓延就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 消费和消费主义是不同的概念。消费与生产一样,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存在方式。消360百科费是人们在一定社会关系中通过对物品或劳务的消耗以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以及自身再生产的过程。没有消费,社会就不能存在才管压压局钢氧展阻间指和发展。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提高也离不开消费阶念马记备础源吃者背拿。但消费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本文批判消费主义(Consumerism),决不是不加分析地反对消费,而是反对消费主义所宣扬的不合固刻理的消费观,探讨如何建构与科学方益抓点解号属讲住发展观相一致的合理的消费观。 消击找回费主义是一种文化价值观念,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它产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其中"福特主义"的生产方式为消费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基础,早期资本主义的新教伦理精神被享乐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伦理精古究轻食族宗困抗神所取代为消费主义的出场提供了文化背景;而"银行信贷"、"分期付款"等经济消费制度的出台,从制度上催生了消费主义。西方学者看到了消费主义带来的负面影响,从不同的角度对消费主义展开了批判,包括"文化工业"批判、"单向度消费"批判、"异化消费"批判、"符号消费"批判等等,这为我们深入认识消费主义提供了思想资源。 当代中左止准干单升那身序国消费主义的产生是"里应外合"的结果。首先是国际原因。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导致消费主义的全球传州较播,这是资本增值逻辑内在推动的必然结果。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起了积极的引导作用,而大众传媒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国要参与世界经济运行过程,不应该也不可能置身世外,因而也就不能不受汹涌而来的消费主义的影响。其次是南雨京交清五利激者国内原因。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唯一正确的选择,事实已经证明。但市场经济本身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巨大的正面作用,也有不容忽视的负面作用。它凸显了消费在经济发展和等轮哥觉资本增值中的重要作用,客观上为逐渐淡化政治意识形态、发展享乐主义提供了空间甚友蛋独扬克从下存。更重要的还有历史原因。当今人类社会还没有走出"物的依赖性"这一历史阶段,市场在资多置族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仍然是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人们通过消费商品(物)占有商品(物)来达到自我认同或是社会的认同,对物纪查余英神的占有和消费就成为人的一种存在方式,"物"的尺度成为评价社会与人的发丝整做环裂打环属员侵剧展的一个基本尺度。可以说,"物的依赖性"的消极影响是消费主义产生的更深层次的原因。 消费主义危害着当代中国的发展。第一,消费主义威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曾经在很长的时间内,人们没有将消费问题跟环境危机联系起来,可现在看来,消费已经成为引发环境问题的重要单容断因素之一。消费主义加剧了资源的浪费与环境的污染,是一种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尤其是作为发展中的中国,州久明握衡声部不仅要承受自身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而且要消化发达国家转嫁过来的环境危机,因而任务更为艰巨。第二,消费主义威胁社会和谐。由于贫富差距存在,人们支付能力的差异会导致消费不公,引发社会冲突;"消费至上"的价值观念,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商品交换的关系,导致人情冷漠;过分注重个人当下的消费,以个人为中心,导致对社会公共事务的漠视,这些都威胁着社会的和谐发展。第三,消费主义威胁着人自身的发展。消费主义作为文化价值观念以及人的生活方式,最终会引起人的消费的错位,精神需要和物质需求的失衡,使消费从作为满足人的合理需要的手段变成人的目的,导致人的异化,危害人自身的全面自由发展。最后,消费主义威胁民族发展。由于消费主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它对我们的民族文化和民族产业以及社会主流意识形态都形成了一定的冲击,是一种新的殖民形式,任其发展必将给中华民族的发展带来障碍。 超越消费主义是当代中国面临的一大任务。消费主义作为一种文化价值观念能深入人心,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宣扬了消费至上的神话,拆解消费主义的神话,如指出人生的意义并不在于消费活动而在于创造性的活动中,消费未必能带给人幸福,消费也未必带来社会的进步等等,这有助于人们价值观念发生变革,自觉地抛弃消费主义;消费主义致命的后果就是使人从属于资本的逻辑,从属于物。因此,使人从"物"中解放出来,坚持科学发展观,走"以人为本"的合理消费之路,是超越消费主义的必然要求,这不仅要求社会生产要以人的合理需要为出发点,还要注重人们消费需要的全面性和消费的公平性。最后,鉴于当前消费领域的新变化,中国传统的消费文化已不能完全适应消费领域的发展,消费主义文化更不是我们的明智选择,建构一种新的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促进社会和谐的消费文化,引导人们走出消费主义的陷阱,选择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我们当前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迫切要求。本文认为,和谐消费文化的建构既要发掘传统消费文化的现代价值,同时要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导向功能、重视大众文化的整合功能以及利用大众传媒的塑造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