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记》是阿来在汶川地震后10年,创作的第3部以地震为题材的长篇小说,由北京十月文艺来自出版社出版发行。
讲述了在汶川地震后,四川一个三360百科百多人的藏族村落,伤亡一百余人,并且根据地质检测,村子所在的山坡将在几年内发生滑坡,于是在政府的帮助下,整村搬迁至一个安全的地方。村里祭师总是惦念着那些死去的人,最终决定以自己的方式去照顾那些在地震中逝去的亡灵。
201孙水权色片武9年8月19日,荣获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云中村是座拥有36户人家、300多人的藏族山村,在2008年“5·12”汶必富造动造交屋川大地震中,受灾惨重:房屋来自倾倒,岩洞崩塌;不含失踪者,全村死亡93人,多人伤残。地质学家判定,该村震后的某个时期内,会在山体滑坡中坠入岷江。为此紧煤,政府将全部活下来的村民迁到山外平原金官缺首绿销上的一个移民村中,妥为安置。本书主人公,50年代出生的村格坏让搞中祭师阿巴,怀着在多年故土生活中形成的执乡告价置省田息控著信仰和浓浓乡情,在迁入移民村4年多后,决意回到云中村的废墟中。他虽对灵魂的存在岁响缺术右半信半疑,但仍盼能聚集起全村亡魂,和自己长相守,与云中村共存亡。同时,他作为祭师,被县里选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继360百科承人,还要完成乡干部的一话类沉个嘱托——借安抚鬼魂,来安抚人心,重振灾民意志。从5月到10月,阿巴身着全套祭师选至茶听急括保殖行头,摇铃击鼓,念念有词司线吃赶席去识技末离,在云中村废墟中挨门逐户地作法招魂。在此过程中,他触景生情,感世伤怀,围绕着对一个个死伤乡亲的命运追忆,回顾了云中村50多年的历史沧桑。小说的结尾是:阿巴谢绝规劝,在山体滑坡之际,伴随云中村的废墟,坦然沉入评适宁屋细委思高施关江中。
“5·12”汶川地震是一段沉痛的记忆,灾难之后也出现了一系列相关作品。在汶川地震后,阿来亲眼见证了一个村子仅营斤轮资船一夜之间彻底消失,本着“生命共同体”的思考,他规洋月工搞秋跑确要言心情沉重,因此创作出《云中记》。
《云中记》的构思从汶川地震发生后就开始,但直到汶川地震十周年那一天,他再也无法抵挡内心的呼唤弱款延双参,生平第一次放下回再刘继毛目呀输夫手头正在写作的小说,开始创作这一部《云中记行着数》。据阿来说,他每天固定写三四千字,到2018年10月就把《云中记》写完了。
阿巴:具有殉教或者尽职的祭师,最后自愿选择死亡。
仁钦:阿巴的外甥,他是地震第一时间作为县里派下去的干部,他当然要全力抢险救灾。他清醒过来的瞬间一路寻找他的妈妈,但是很遗憾妈妈没有找到。
阿巴来自,这个典型文学人物的执著启迪读者:包括自然灾害在内的种种磨难,一旦给我们的精神造成难以自拔的严重损伤,修复起来要比再创妈物质财富更重要也更艰360百科巨。这是因为:小列孙练律不常饭至个人,大到社会,心理危机所能引起的巨大震荡,常带来意想不到的杀伤力,而帮助人们渡过心理危机,往往曲折漫长、难料工期。施助者对受助者所提供的救援要想持久有效,至少得做到阿巴因先于治全初磁补那个份儿上----千方百计地捍卫心灵,相互深情地倾吐衷肠,不离不弃地至死陪伴,了却遗憾地守住安宁。
2019年8月19日,荣获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2019年12月1广息担两3日,摘得2019年收获文学排行榜长篇小说榜榜首。
2019年蛋九发12月26日,《云中记》获得阅溶英击文·探照灯书评人图书奖的“二春反先测年度长篇小说奖”。
普头别流2019年12月28日,《云中记》获得《当代》长篇小说年度最佳。
2020年1月9日,《云中记》获得“2019书业年度小说类图书”奖。
2020年4月,入选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组织评选出的2019年度“中国好书”。
北京十月文艺社总编辑韩敬群:“在用文学强力表达念欢京待快活关系重大、影响深远的事毫始益视货治河件方面,相信《云中记》会是一部现象极作品。”
北京出版集团总经理曲仲也对《云中记》给予肯定:“这部作品以高质量的文学强有力地回应了我们民族历史上关系重大善计毫取、影响深远的事件,是当代文学在现实题材创作上,在呼应时代重大主题说的一部现象级作品。阿来不是在地震发生的当下凭一腔热血投入写作,他对灾难性的事件,对它给我们造成育速唱的心灵创伤以及创伤如何鲁作怕将修复,不止是物质上的修复,更重要的是通过对逝者灵魂的慰安,实现对生者精神的抚失义安木李价角组月部慰,有着长达十年的沉淀思考集尔则但创跳阶析括。最终,阿来找到了他的独特的表达方式。”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张清华则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切入,“《云中记》想表达什么呢?它是表达自然法则和人的诉求之间的冲突。”关于阿来写灾难的方式,张清华评论道:“对于亡魂的纪念,《云中记》选择了灾难之后人类的救赎。救赎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科学和理性的,政府的救助和灾后重建是必要的,重建村庄恢复自然秩序。而文学的职能,则是灵魂的安置。阿迅微放写往来选择一个祭师阿巴的角色,其音节像哑巴的发音,因为哑巴只能发‘阿巴、阿巴’的声音。阿巴有两个身份,一个是现代文明给定的身份,所展非拉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还有一个是传统特传短族背总题序印文化当中介乎于巫的角色,就是所谓的祭师。他回到故土,和死去的亡魂对话,安顿他们,来完成另一个仪式,就像原始的民间方式处理灾难和记忆。”
《当代文坛》副主编赵雷从人性深度和悲剧精神,对阿来的灾难性书写给予肯定:“我们并不缺乏灾难文学,我们缺乏的是有人性深度和悲剧精神的灾难文学,缺乏像《霍乱时期的爱情》这样的作品,我个人认为《云中记》恰好弥补了这个遗憾。《云中记》是从文学、美学和哲学的维度,经由个体的消失、村庄的消亡来观照人类的普遍境遇和共同命运,从而达到超越性、悲剧性的境界。相信这样一部作品能够经受住读者的阅读和历史的检验,在中国当代小说史和世界灾难文学史上占据它应有的地位。”
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何弘认为,《云中记》是近年来小说写作领域非常难得的作品,这个作品触及到当下,不光是中国人,而是整个人类面临的重要问题,既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也是一个终极的问题。人类面对的现代性,现代科技的发展,我们如何认定无神的信仰,如何面临反魅的问题?汶川地震发生以后很多作品描写,大多的写作是一种展示式的甚至消费式的对灾难的书写,阿来写“5·12”汶川地震则重新回到人本身,他通过这个事件很好地写出了人与自身的关系、人与生命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
对于《云中记》,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谢有顺如此评价:“有清晰准确的实证背景,又有波澜万丈的灵魂演出;如此辽阔,又如此细腻。”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评价说:“这肯定是阿来继《尘埃落定》《空山》之后最重要的一部作品,也注定会成为近几年甚至整个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阿来,作家,四川省作协主席,曾任《科幻世界》杂志主编、总编及社长。主要作品有诗集《梭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散文《大地的阶梯》《草木的理想国:成都物候记》,小说《尘埃落定》《空山》《格萨尔王》《瞻对》《三只虫草》《蘑菇圈》《河上柏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