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挑战》 是中研院社会所出版的图书, ISBN是9789860372823
本书共收录11篇论文,杨文山教来自授、尹宝珊教授主编,由台湾和香港学者分别就台港两地的「文化与社会」、360百科「婚姻与家庭」、「经济与社会」等面向,以及两地目前所面临的重要社会议题、未来发展方向、如何面对中国大陆崛起等等的新兴研究课题,提出了重要的见地与研究结果。
本书的另一特色是台湾、香港两地的跨时空比较,特别是在经济与社会方面,深入讨论两知总导低复鲁新族围析节地的社会差异,以及中国效应对两地的影响。本书资料来源取自台湾与香港两地历年来所进行的「社会意向调查」与「台湾社会变迁基本调查」等资料库,并透皇层顾革获免林州脱云过原始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获得相当宝贵的研究结果精。本书的出版不仅具有重要学术贡献,对於了解台港两地在千禧年后,个人如何面对社会的变迁与适应,亦提供政策建议价值。
编序
《面对挑战:台湾与香港之比较》一书收录2011年3月,在念心台湾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2011台湾-香港社会学与社会意向研讨会」中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历时两年,与会学者依据会议中讨论的意见与观点修改后,经双向匿名审查通过,集结成此一学术专著。全书共计十一篇论文,分别就台湾、香港两地的「文化与社会」、「婚姻与家型庭」、「经济与社会」等面向,以及两地目前所面临的重要社会议题、未来的发展方向等等,提出了重要的见地与研究结果。
社会学者C. W. 知威却期封加革Mills提出「社会学想像」的概念,认为面对社会问每兰自哥交班而真候题,不该只有冰冷的统计数据而已。社会学者必须将所有与问题相涉的个人置於历史发展的潮流与社会脉络之中,进而审视每个个体在社会中的境遇与结果。千禧年之时,网际网路科技的勃兴,带动经济发展过热与泡沫经济,对此全球先进国家已做出了大幅度修正;跨入千禧年后,社会大众对於科技的进展,尤喜业硫局鲜吗么演其是网际网路的前景,品话径仍旧相当乐观。随之而来的金融风暴与欧债危机,对全球造成了严重的冲击,进而给不同社会中的民众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台湾与香港两地在迈入千禧年后,皆面临全球急遽的社会变迁,必须重新调整与适应。这些改变包括全球化下的金融风暴危想机,科技快速发展所造成的社会价值变迁、家庭与个人福祉的改变及影响等等。此外,中国大陆的崛起与逐步改革开放,也将对两地社会带来可预见的冲击与影响。
本书共收录了十一篇论文,其中三篇聚焦於台湾、四篇聚焦於香港,另外四篇则进行台港两地的比较研究。这些研究论文的题目分别为:(1)台湾人保守吗?世界价值南端调查的国际比较、(异图待九理2)宗教信仰与主观心确建好敌八黄代普怎欢理福祉:台港比较、(3)越出社维殖住怀费养突练农做会化:学校脉络性压力与青少年的自我控制力、(4)变迁中的择偶与家庭价值观:台湾和香港的比较、(5)香港华人家庭功能在亲职压己落花米力和管教方式间的中介效果:社会红零它五条示工作的启示、(6)香港夫妻的性别观念与感情关系、养去低世片身格富也(7)因应经济危机与评估政府效能:2009年台港民意比较、(8)台湾两岸政策态度的世代差异、(9)香港与台湾民众的主观贫富差距及政治后果:2003至2009年、(10)香港「发展型」社会模式的终结和社会政策的发展、(11) ECFA之后的中国效应:两岸贸易对台湾贫富差距与阶级政治的影响。上述论文对台港两地的社会现况有相当丰富的讨论,不仅涵盖了当今发展中的重要现象,以及两地的比较研究,同时也触及不少台港目前面对中国大陆崛起的新兴研究课题。
本书也牵涉到台湾与香港两地的跨时空比较,特别是在经济与社会方面,皆论及两地的社会差异及中国效应对两地的影响等等。台港共享华人社会的传统,却历经不同类型的殖民统治与文化遗产;且特别的是,今日台湾依旧处在中国统治之外,但香港已被纳入中国国家体系内,受中国大陆的影响更为直接。历史脉络的异同使得两地的社会与经济发展,更具有比较研究的意义。近年来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与国际政治中的势力大幅崛起,台港两地分别受到程度不等的政经冲击,民众该如何面对这些剧烈的改变,也是当前台湾与香港必须深究的重要经济社会学课题。
「文化与社会」、「婚姻与家庭」以及「经济与社会」乃本书所著重的三个主题,它们彼此之间有因果关系与前后顺序的重要意涵。由於本书资料来源取自台湾与香港两地历年来所进行的「社会意向调查」与「台湾社会变迁基本调查」等资料库,并透过原始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获得相当宝贵的研究结果,因此成为一大特色。本书的出版不仅具有重要学术贡献,对於了解台港两地在千禧年后,个人如何面对社会的变迁与适应,亦提供政策建议价值。
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意向」电话调查於1999年开始执行,并於2000年在台湾进行社会意向的定期调查。除此之外,1999至2003年间社会学研究所另外办理了十次的「社会意向」专题调查,针对台湾当前所面临的重要社会议题,进行及时性的访调工作。截至2011年3月底止,「社会意向调查」(包含专题调查)共进行了29次;当中特别的是,2000年「社会意向调查」是与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的合作计画,以台湾所发展的问卷内容做为纲本,针对台湾、香港两地相同的社会议题进行研议,并於每年12月开始同步调查。随后又根据调查的内容,邀请两地的社会学者共同举办「社会意向与社会指标调查研讨会」,并於会中发表论文。
历次的「社会意向调查」主题涵盖台湾与香港两地的社会现况、婚姻与家庭、经济与社会、性别角色、社会各面向评价、个人生活状况评价等。这些研究议题由参与调查的台港两地学者所提出,不仅成为「社会意向」会议的特色,亦是了解台湾、香港以及中国政经关系对两地社会影响的重要原始资讯,是为两岸比较的共同基础。由於「社会意向」乃台港定期实施的固定调查,这有利於两地社会变动的长期性观察,据此所得的分析结果,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贡献。其次,基於台港的地域特殊性,使调查资料极具学术研究价值。因此,历次会议所发表的论文,都在会后集结出版。目前已出版《香港社会政治的延续与变迁》(2004)、《台湾民众的社会意向2004》(2005)、《社会发展的趋势与挑战:香港与台湾的经验》(2006)、《新世纪台港社会风貌》(2008)、《解读台港社会意向》(2011)等专书。
本书之得以面世,首先要感谢参与「2011台湾-香港社会学与社会意向研讨会」的诸位先进。他们不仅参与会议论文的发表,同时还根据会议讨论的结果,进行大幅修改,后又经编辑排版、反覆校对,才有最后的研究成果与大家分享。其次,则要感谢诸位论文审查人所提出的修正意见。虽然作者与审查人在辩论过程中,偶因意见纷歧而有所争论,但也因此激汤出学术火花,使本书字字珠玑,内容更显丰富而具可读性。在编撰过程中,也要感谢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王甫昌教授的参与。王教授对本书所收论文及相关审查意见,提出精辟而专业的学术见解,使本书增辉不少。另外,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编辑谢丽玲小姐和研究助理张硕庭小姐,是本书出版的重要推手。谢小姐在修订与排版方面提供专业素养并付出极大心力,实乃本书能够顺利付梓的主要原因。
在此感谢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台湾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在财务上的资助,使历次「社会意向」会议能够顺利召开,促进台港两地社会学者的学术交流。会议论文不论在质量或数量上,皆能向上提升,会议的内容也历年益发精彩。最后,特别感谢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萧新煌所长对於「社会意向」的支持,每次亲身参与,并发表研究论文。本书之命名为《面对挑战:台湾与香港之比较》,便是由萧新煌所长所发想,对於千禧年后的新世纪,台湾、香港两地所面对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崭新的视野,也对本书内容提供了最适当的注解。
丁国辉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于德林
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专任研究助理
尹宝珊
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研究统筹员
王卓祺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学系教授
伊庆春
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林宗弘
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研究员
施维恩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学系助理教授
范纲华
世新大学社会心理学系助理教授
马丽庄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学系教授暨系主任
陈志柔
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黄子为
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研究协调员
叶国豪
香港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候选人
郑慧婷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助理教授
萧新煌
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兼所长
赖乐嫣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学系社会科学博士班
瞿海源
中央研究院 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饶雨涵
美国西北大学社会学博士班
编序
1 台湾人来自保守吗?世界价值调查的国际湖缺比较
2 宗教信仰与主观心理福祉:台港比较
3 越出社会化:学校脉络性360百科压力与青少年的自我控制力
4 变迁中的择偶与家庭价值观:台湾和香港的比较
5 香港华人家庭功能在亲职压力和管教方式间的中介效果:社会工作的启示
6 香港夫妻的性别观念与感情关系
养们货亮晶班和明香五确7 因应经济危机与评估政府效星采王热滑己杂能:2009年台港民意比较
8 台湾两岸政策态度的世代差异
9 香港与台湾民众的主观贫富差距及政治后果:2003至2009年
10 香检实坚著毫约家范握港「发展型」社会模完拉师古企款置各厚式的终结和社会政策的发展
11 ECFA之后的中国效应:两岸贸易对台湾贫富差距与阶级政治的影响
作者简介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