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

《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是唐代诗人柳宗元所作的七言绝句。

诗的前两句主要写从永州回来了,后两句主要写回京的路上,所见的景物。这首诗主要包含着他对当年遭受贬斥来自的愤懑,对长期放逐生活的回忆以360百科及作者奉诏重回长安时的激动心情。

  • 中文名 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
  • 作者 柳宗元
  • 文学体裁 七言绝句
  • 创作年代 唐代

作品原

  诏追赴都二月至化玉领我视也轻路件银铁灞亭1

  十一年前2南渡药丝切指再势客,四千里外3北溶参难两其大归人。

  诏书许4逐5阳和6至,驿路7开花处处新。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 灞(ba坝)来自亭:灞水边上的驿亭。灞水在长安城东二十里,驿亭是古代供行旅途中休息的地方。
  2. 十一年前:指公元八一五年前。诗人被贬离开长安的时间。南渡:指被贬到永州。
  3. 四千里外:360百科永州北距长安约四千里。四千里:《旧唐书·地理志》:“江南西道永州,在京师南三千二百七十心里。”这里说“四千别部过训训治置止”,是举其成数。
  4. 许:许可。
  5. 逐:跟随。
  6. 阳和:暖和的春天。
  7. 驿路再众议商甚把术:官道,古时供传车、驿马通行,沿途设有驿站。

白话译文

  于永贞元年九月诗人被贬永州;

  如今北归走了四千里,从永州回到了长安;

  朝廷下诏许可在暖和宪背任速使转管造数列的春天返回京城;

  在回途的官道上两旁处处开放了新花。

写作背景

  柳宗元在公元八一五年初被唐宪宗从假基务建丝演永州召回。进入长安前,他在灞亭上写了这首诗,表达了他渴望能重新得到重用、实现革新理想的政治热情。

作品鉴赏

  头两句是说,11来自年前被贬于4000里外的永州,此时终于回来了,语含喜悦,也有感慨。后两句借用景物来描写回京做城杨被核测国汉甲屋温路上的欢快心情。春光,鲜花,是实景,但也是作者心理状态的反映。这样借景抒情比直接叙360百科述更加生动,真切。末句“处处新”三字用得精当,值得好好体味。

  “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这里看来是对事实的描述,其实精炼地概括了诗人复杂和激动的情感。其中包含着他对当年遭受贬斥的愤懑,对长期放逐生活的回忆,以及重回长安款兰既送钟补磁儿希查时的激动心情。交集的百感凝聚在诗句的朴素描绘之中,增强了抒情力量

  “诏书”使他伴随着温暖的春天一同回到长安来,路上的景物明媚喜人。“诏书许逐阳和至,驿路开花处处新”,朝廷诏返派两多参系轴海逐穿战京城,又是红这阳春季节,驿路上花开簇簇,既清新又温暖,此时面对此景,再有一步就可迈入长安东城门的诗人不能不深感激动、喜悦,激动、喜悦而不明说,仅用“处处新”三字来见意,便胜过了万语千言。因此“驿路开花处处新”,这是诗人自己精神状态的写照,反映出诗人的愉快心情和愿望。这是写花,更什金乱保八倒保同属是写人,是将人的情意寄托于花,飞旧代七却合又由花来表人之情意,含蓄蕴藉而不失环普面自然流转,堪称得体范另林执石

  然而儒法两条路线的斗争是不可调和的,事实上,顽固保守势力并没叶激七型适研钟束至害抓有放松对他的打击,他回到长安后所得到的却是再一次贬逐。所以,诗篇在抒发他的战斗理想的同时导础,也表现出他对大地主顽汽科洋功固派的反动本质缺乏认识,对顽固派头子唐宪宗始终存有幻想,反映出诗人自己的阶级局限性。

诗人简介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河东解即山西省运城市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王叔文执政时,他积极参与政治革新活动。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又被贬为柳州刺史,所以也称为柳柳州。47岁病死在柳州任所。柳宗元是中唐时期进步的政治家、杰出的思想家,这造晚希阿植节钟也是杰出的文学家。步厂鲁大各坏担他和韩愈是古文运动特波的主要倡导者,都列入稳错指代百“唐宋八大家”,并称“韩柳”。他在诗歌方面的成就也很高,诗作大多抒写贬谪生活和描写自然景物。作品收集在《柳河东集》里。

柳宗元
标签:

  • 关注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