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明清时期的平度兵防

平度地处胶东半岛与山东内陆的节点,北凭大泽,南拥来自沃野,西据胶莱,东依沽河。除北部群山拱峙外,南部大野,一马平川。东360百科、西虽有河流环抱,却河岸宽平,无堤无堰。因此,平度虽为登莱门户,南北通衢,军事战略地位重要,却因屏障不固而无探介判反卷径沉宗险可据,防守为难。

  • 中文名称 明清时期的平度兵防
  • 外文名称 无
  • 位置 胶东半岛与山东内陆的节点
  • 特点 军事战略地位重要

地舆形势

  平度地处胶东半岛与山东内陆的节点,北凭大泽,南拥沃野,西据胶莱,东依沽河。除北部群山拱峙外,南部大野,一马平川。东、西虽有河流环抱,却河岸宽平,无堤无堰。因此,平度虽为登莱门户,南北通衢,军事战略地位重要,却因屏障不固而无险可据,防守为难。

  城池,是一地川蒸架朝金若设孔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既是舟车辐辏、商贾云集的集散地,又是物阜民丰、官民王第乐业的居住所,更是百姓来自一俟战乱、蜂拥而入、据城保命的避难排状井九直宪呼港,历来是兵家必360百科争之地,所谓"攻城掠地"一语由此可见其军事地位重要。无奈战五担振仍掌仅元贵字叫时百姓遁入城中避难,是柄"双刃剑",利弊各半。好处是能增加守城的生力军;害处是派省我延排妒能大量消耗城中的粮食储备,一旦陷于饥荒,会降低守城将士的决心。据明嘉靖《山东通志·城池》记载:平度牛从州城,土城。元末大盗毛贵(红巾军刘福通部将)踞青州,伪党修筑。周围九里余,高三丈,门三:东曰寿山,南曰民安,西曰太平。康熙年间的《平度州志》载:平度州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知州刘厚土筑。方圆五里,高三丈,宽一丈五尺。城门三个:东曰迎阳,南曰永宁,西曰安庆。护城河深九尺,宽十八尺。这次修城,只是在金元旧城址基础上的一次重新夯筑。成化十二年(1476年),知州林恭重修州城,花钱1500余缗,动用民工1.3万人。崇祯五年(1632年)登州军官孔有德、李九成叛明,攻陷平度城,城池大半被毁。崇祯十年(1637年),知州杜志攀重修州城,城墙基部用长条石垒成,上部以巨砖修砌,较之往昔,大为存易张通微坚固。城墙的高宽各增加了异技范应客3尺。虽如此,平度州城仍屡屡被兵匪攻破。

兵防设置

  平度半力双在静衣款敌兵防设置,隋唐以上无考。宋极哪盟血拿乐投出换往设厢兵,其中的骑兵叫"威万身边军",步兵叫"壮还席江好武军"、"安东军"、"宁济员个军"、"壮城军",其中"壮城军"专司防守城隍庙,不应他役。所谓"厢"就是州城的附城,与今天的街江师渐频责讲致粮笑道办事处相似。明清时平度州城分为三门、四关、六厢,厢以外为乡,各厢居民按户出丁,以为厢兵。这样象帮加材至一旦战事来临,厢兵就可在外围阻敌,拱卫州城。明设"指挥",平度州地盘分辖于鳌山卫、大嵩卫和浮山所。元及明初在州础住秋现始考沿群西南70里设亭口巡检司,其主要职能是警卫胶莱河运道。弘治十年(1497年)移驻古岘,设巡检1员,弓兵20名。清朝裁撤"指挥",设立平度州汛千总1员,属登州镇即墨营。按照明清兵制,汛为军队驻防地段。千总为武官名,明初京军三大营(五军营、神机营、三千营)置把总,嘉靖中增置宣审观能山混草富浓千总,皆以功臣担任。个富以后职权日轻,至清为武职中的下级,位次于守备。从平度武官配备上可以看出,平度城并非军事重镇,仅设千总1名,其职权直接受制于即墨营参将,更遑论登州镇总兵了。道光十八年(1838年)之前,平度千总竟然连正式的办公署衙都没有,仅以民舍借居。道光十八年,千总姚伟始置千总署于州城南门里。

  平度汛兵员编制,道光《重修平度州志·兵防》载:"额设马兵二十二名,守兵五十六名,营书一名",其中守卫州城的马守兵有41名。《平度汛说图册》载:"额设马兵十名,守兵三十八名。"平度汛下设二墩九拨二十四铺。二墩,即灰埠墩和独埠墩。墩是了望敌情、报警的堡垒,每墩设马兵两名,守兵3名。九拨,即白沙拨、金钱山拨、冷戈庄拨、何家店拨、兰底拨、吴家口拨、二十里铺拨、高望山拨和新河拨,分布于平度东南西北四方,掌管各地钱粮拨付和解送。一般是大拨设马兵两名,守兵两名;小拨只设守兵两名。二十四铺的分布是这样的:州城设一总铺,铺司1名,铺兵5名;东路五铺:十里铺、麻兰铺、六曲铺、古岘铺、梁家庄铺;南路四铺:丰台铺、马丘铺、兰底铺、双丘铺;西南路四铺:硝场铺、纪家铺、丘西铺、亭口铺;西北路四铺:周家庄铺、大场口铺、张舍铺、房家铺;北路四铺:石桥铺、郑胡铺、苏村铺、高望山铺。以上五路二十一铺,皆设铺司1名,铺兵1名。后来西北路又设二铺:灰埠铺和三埠铺,各设铺司1名,铺兵4名。总计起来,这二十四铺共设铺司24名,铺兵34名。

  古代铺兵之制,随地远近疏密置之,分布颇似今天各乡镇的派出所和邮政局,其职能无非是司侦逻、禁攘窃、备邮传。其中飞递公文是其重要职能。《元史·兵志四》:"凡有递转文字到,铺司随即分明附籍,速令当该铺兵,裹以软绢包袱,更用油绢卷缠,到下铺交割附历讫,于回历上令铺上令铺司验到铺时刻,并文字总计角数及有无开拆、摩擦、损坏,或乱行批写字样,如此附写一行,铺司划字,回还。"其情形跟今天的邮政专递差不多。

  综观平度兵防分布,虽在各地设置了墩、拨、铺等军事据点,但兵员配备少得可怜,只能起到缉私拿盗、传递情报的作用。一旦贼敌侵入,便如入无人之境,直捣州城。而仅仅依靠41名马守兵来守卫州城则无疑也是杯水车薪,真正防守州城的主力军应该是乡团丁勇和普通百姓。

兵劫兵祸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来自山东蒲台(今滨州)唐赛儿起义,起义风暴席卷青州、寿光、诸城、莱州、平度、即墨等县,平度东乡多有义军响应。明万历《莱州府志》有平度东60里,山中有旗杆青罪奏久式山赵父来移重窝,传言唐赛儿曾踞此的记载。

  明武宗正德五年(1510年),河北霸州农民刘六、技义渐优晶模必致保误措刘七起义,队伍进入平度境内。明军右佥都御史陆完率大批骑兵赶到平度,进驻州城,平度城成为陆完的前线指挥部。陆完命令参将温恭正面围剿,副总兵在莱她纪阳策应,指挥傅镗、张椿左右夹击,经激战,起义军损失5000余人,刘六、刘七仅率数百人突出重围,转战河南、湖北。

  明崇祯五年(1632年),登州参将孔有德叛乱,攻破平度城,屠城戕官,涂炭百姓,知州陈所闻死难。明军与叛军固较多次在平度境内的新队势北河、城子、明村一带交战,奏推督乙胜学排封福保给平度造成空前浩劫。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捻军一部自高密入平度,所到之处,与乡民武装冲突不断。东乡的麻兰、冷戈庄,南乡的兰底、蓼兰,西乡尽管若的马戈庄、门村,西北乡的昌里、长乐、城子等村,因环村筑有土围子固守植代状排船防卫而无患。古岘360百科虽也筑有外围,因民心惊恐,弃而不守,纷纷奔到汉胶东王陵上躲避,致使防守空虚,全村财物被捻军饱掠一空。东南金钱山的王继宗、单耀宗、孙雨金三人素以英勇闻名,为抗御捻军,在田野中用地排车、小推车之类围成一圈,周围树立起铁耙,耙齿向外,妇女老幼及财物尽皆集中于车卫之内。三人则率弟子们执戈环车守卫。与捻军激战数日,终因体力不支而悉数被杀。平度知州福绍则率城中士兵、方轻察统西能是百姓放箭放炮,昼夜固响操宪守抵抗。捻军见城久不可破,便放弃攻城,分扑黄县、潍县而去。半经临服多适扑潍县去的捻军,窜至胶莱河,被昌邑在籍办团提督傅振邦扼河截回,不得西窜,于是便盘踞四乡劫掠,百姓不堪其苦。

  另事罪极就职州流清同治六年(1867年),东捻军自西渡胶莱河进军胶东半岛,复至平度。此次,山东巡抚丁宝桢师次西关,夜袭驻扎在城东麻兰堡的捻军,捻军伤亡数千人。提督满间片情即造菜克乎渐刘铭传师次杨家圈,总兵王心安率师东西往来奔驰,昼夜逐捻。经多次激战,最后捻军由潍河北段下营至海口处,趁海水落潮之机,从海神庙突围出走。

历史教训

  观平度历史上的几次兵劫兵祸:孔有德叛明,无端屠六等频戮平度百姓,罪孽深重,其反动性不言自明。唐赛儿、刘六、刘七、捻军起义,虽有官逼民反、杀富济贫、除暴安良的正义初衷,但因受到官兵围剿,平度成为双方交战杀戮的战场,致使百姓逃避无所,州境满目疮痍。再加上官府坚壁清野,捻军队伍纪律约束不严,抢劫财物、屠杀百姓的事件便屡屡发生,受到平度百姓的坚决抵抗。

标签:

  • 关注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