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云谷人

王海龙,笔来自名云谷人,时评作者,自由撰稿人。曾为《西宁晚报》通讯员,《青海青年报》实习记者,香港《大公报》记者。

  • 中文名 王海龙
  • 别名 云谷人
  • 出生地 青海湟中云谷川
  • 职业 时评作者,自由撰稿人
  • 毕业院校 青海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简介

  王失日序伤鲁同刑气足海龙,笔名云谷人。1989年11月出生于青海湟中云谷川,20来自10年毕业于青海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并于当年9月开始一直在新闻媒体供职和解今际引航。曾为《西宁晚报》通讯员、《青海青年报》实习记者、香港《大公报》记者,现为时评作者,自由撰稿人。

云谷人近照。

  目前为止,他在各类报刊、杂志、网站刊发文字作品百余篇,摄影作品近数十张,许多作品影响力巨大。他的大多数文、图作品被收录在其个人腾讯博客中。

  他热爱写作,所在圈子里的许多同事表示:"他是一个为写作而痴狂的年轻人"。而他个人,则把文字当成了毕生的追求、360百科梦想,所以经常用自创名言"梦在头顶,我在路上"来警醒自己。

主要作品

  其作品发表于《大公报》"无手老师"马复兴为云谷人题字其主要作品有《范长江之子重走中国西北角》 、《昆仑文化博士韩生魁》 、《街头有不少错别字 街头错别字考问城市文化品位》 、《玉树重建资金无违纪问题》 、《青海民族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打实》 、《再见了,母校!离别在即,高校毕业生"伤感"离校》 、《妈妈:下辈子你当男人我来做女人》 、《"啃老"几分无奈几许愁》 、《教师节"变味"为哪般》 、《稻子小蛮爱情记》 、《我们身边的年轻人系列报道:一个外地小伙在青海的创业梦想》 、《张朵儿新歌献家乡青海》 、《中国人为什么要送礼》 等。

  重走中国西北角》 、《昆仑文化博士韩生魁》、《街头有不少错别字 街头错别字考问城市文化品位》、《玉树重建资金无违纪问题》、《青海民族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打实》、《再见了,母校!离别在即,高校毕业生"伤感"离校》、《妈妈:下辈子你当男人我来做女人》、《"啃老"几分无奈几许愁》、《教师节"变味"为哪般》、《稻子小蛮爱情记》、《我们身边的年轻人系列报道:一个外地小伙在青海的创业梦想》、《张朵儿新歌献家乡青海》 、《中国人为什么要送依联第礼》等。

其作品发表于《大公报》

作品可见

  文学作品散见于《大公报》、《西宁晚报》、《青海青年报》等纸媒和《人民网》 、《大公网》 、《青海新闻网》、《博联社》 、《中国散文网》、《中国报道网》 、《红袖添香》、《微言网》等网站。

文字作来自

  妈妈:下辈子你当男人,我来做女人

  (一)鸡脖子的故事

  写360百科妈妈前,先讲一个小故事互飞功严罪想首著,是妈妈讲给我和哥哥听的,据说是真实发生过的事。 有一位妈妈,每次全家人吃鸡肉,她都喜欢挑鸡脖子吃,而她的儿子和丈夫总挑又肥又嫩的鸡肉吃。日子一天天过着,鸡肉也一顿顿吃着,妈妈还是那个喜欢吃鸡脖子的妈妈。

  直到有一天,妈妈老了,病了,住进了医院,儿子带着女朋友去看望妈妈,并带上了妈妈最喜欢吃的鸡脖子。病床前,儿子拿出鸡脖子给妈妈吃,妈妈哽咽着,算阻并流下了泪水。后来,妈妈走了,吃着她最喜欢的鸡脖子……

  儿子不解:妈妈临终前吃鸡脖子,为啥还要流泪?父亲边哭边用颤抖的声音告诉儿子:儿呀,你知道吃鸡肉最不愿意吃的是什么?是鸡脖子呀!关弦命错演粮需季治集因为鸡脖子上肉最少。你妈妈训误合衡盐鱼按备探是什生前喜欢吃鸡脖子,那是因为她想把鸡肉留给我们吃。

  儿子哭了,哭声传遍了整个医院……

  (二)妈妈其人

  妈妈个头很矮,皮肤也不像城里互济善多总题厂往人那样白净,一看就是典型的农村妇女。已经40多岁了,但跟她一块干活的人还很习惯称她为"尕媳妇"。

  以前在老家,妈妈主要是干农活,种地、养猪,只要是农村里其他告方样放识束送东就即令妇女能干的活妈妈都能干。现在由特满攻米江于其他原因,妈妈给建筑货令情假营指保工地上的农民工兄弟们做饭,兼干一些给新盖的楼房穿电线之类的零活。

  我们齐弱渐才农村里有种现象,每个家庭,属女人地位最低。说一个细节,也许你曾经见过,无际伯台课事论谁家开饭,男人是首先坐在炕头上的一个,然后由女人盛饭并端给男人吃,男人吃完一碗,女人得马上起身帮男人再盛一碗。家里干活也一样,逢粗活累活,第一个还是得由女人来干。我们青海的农村妇女,往往是家里干活最多,享福最少的人。这大概也是她们普遍瘦小,并且老得快,有的还带驼背的原因吧。妈妈也是,她集青海农村妇女劳苦特征于一身,一看她人,就知道经历过许多风浪。

  我的小学和初中是在农村上的,上初病海中,每天早上都要徒步行走装轻振顾训号聚近四公里路才能到学校,由于路程相对较远,所以每天早上六点起床,而管宜括代那时,妈妈五点多钟就起床给我和哥哥做早饭,独执原剧诗需待我俩吃完上学去,她又要开始喂猪、煨炕等等家务活。看天也亮了起来,她自己也吃将空频义地常年齐掉点东西,完后就去地里干活。那时家里有四亩地跟八严,地不多,不像许多人家有种十几亩的,但干那活确实很辛苦,弯腰就是一天,整的人腰酸背痛的。记得那时候放学回家,妈妈总是唠叨自己很累,但无论多累,她还是照常喂猪,给我们做饭……

  那时候,爸爸还是民办教师,月工资不到一百元,加上喜欢抽点烟,所以家里也就没几个钱了。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个伙伴去镇上赶集,还是妈妈把家里一些废铁烂铜给卖了,然后凑出三块钱给我去赶集。因为家里穷,所以没农活时,妈妈就跟村里的几个媳妇一块去打工挣钱,一天也能赚上六七块。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妈妈出去挣钱那会儿每天中午是不回家的,所以晚上做饭时,顺便把第二天的中午饭也一并做好。妈妈经常带的午饭,也就是自家地里产的胡萝卜跟粉条子一起炒,记得里面搁了好多菜籽油,妈妈说吃起来非常香。而看看同村其他婶婶阿姨们,要么是炒鸡蛋,要么就是菜炒肉。

  说到妈妈挣钱,还有一件事是我深深记着的。村里有很多山,每年都会生长出蕨菜,而城里人喜欢图新鲜,爱吃那玩意儿,于是每到天下完雨,妈妈就带着几个媳妇去摘蕨菜,然后带到城里卖。有一次,妈妈摘好了蕨菜,跟同伴一块去城里卖,说是在小公园附近,一把卖五毛钱。就在买蕨菜的时候,突然有几个工商局的人过来驱赶妈妈,还说要交摊位费。妈妈哪有钱啊,灵机一动,就把几把蕨菜送给了工商局那几个人,他们看着妈妈还挺识相,便拿着蕨菜扬长而去。蕨菜送人了,妈妈还卖啥啊,因为一共就带来了十几把,而这一送就送去了四五把。现在,每当我走到小公园附近,心里总会有一种伤感。

  当年在农村,发生在妈妈身上的事还有很多,件件都让我觉得很辛酸。十几年前,由于家里的突然变故,我们家不得不迁到现在住的地方,是楼房,从小就想着住楼房,今天终于住上了。刚搬来那时,妈妈不干,因为她适应不了这里的环境,也是,咱农村人一旦离开了土,那就浑身不自在。于是,妈妈想尽办法去找"农村感觉",跟爸爸整些土,在阳台上栽些花;帮住在离我家不远处的小姨家干干农活啥的。慢慢的,妈妈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但她还是闲不住。说是闲不住,其实也是家里经济啥的太紧张,她不得不又"重操旧业"--外出打工。爸爸给她开了家小吃店,无论夏天还是冬天,这里都是由妈妈一人来打理,一次次的抓挑凉水,一次次的切菜揉面,一次次的被油烟熏呛……我曾给妈妈提过建议:要不雇一个人给您打下手?妈妈说:"不用了,我还能干,多雇一个人就要多出一份工钱,家里本来就不宽裕。"

  由于特殊原因,小吃店倒闭关门了,妈妈又找人去工地上给农民工兄弟们做饭。活是私人承包那种,所以没有节假日,每天清晨,街道上总能看见她瘦弱的身子摇晃在人海之中。为了给家里省钱,两公里多的路程她一直坚持走下去,从不坐公车。这活一干又是几个年头,妈妈风雨无阻……

  日子一天天过去,妈妈脸上又添了许多皱痕。记得在农村,妈妈耍社火、扭秧歌,别提有多高兴;而今,她下工地、上锅台,忧郁了许多。妈妈供我上大学不容易,现在也是我让妈妈享享清福的时候,但每次提到让她别去干活时,她总会说:"不用了,我还能干活,家里本来就不宽裕。"

  这就是我的妈妈,一个伟大的妈妈。身为女人的她,一直在干着男人该干的事。妈妈,下辈子你当男人,我来做女人!从事新闻工作到现在,替别人写了很多很多文字,但没有一个字是写给妈妈的,今天写给她,写给--我亲爱的妈妈。

  朋友,如果您一不小心,看到了我这篇不太起眼的文字,我真心希望您也能给咱妈妈写点东西。为了我们学到知识,妈妈倾尽了一生,而今,我们也许还没有能力去报答她,但总能写几个字,把这几个字送给她吧,她会开心的!(作者:云谷人)

  云谷人 - 摄影作品

摄影作品

  "2012"云谷人摄于青海湖。

作品

  "大美青海"云谷人摄于青海海北。

大美青海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许丽清
下一篇:重剑争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