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掷凫猎兔

本文选自《艾子杂说》,本文又名《鸭子捉兔》,作者:苏轼

  • 中文名称 《掷凫猎兔》
  • 别名 《鸭子捉兔》
  • 选自 《艾子杂说》
  • 作者 苏轼
  • 故事根据 根据"兔起鹘落"编出来的笑话

古文欣赏

  赵以马服君之威名①,擢其子括为将以拒秦②,而适当武安君白起③。一战军破,掠赵括,坑其众四十万,邯郸几败。

  艾子闻之,曰"昔有人将猎④而不识鹘⑤,买一凫⑥而去。原⑦上兔起,掷之使击⑧。凫不能飞,投⑨于地,又再掷,又他吃议液合角每鲁谓怕投于地。至三四,凫忽蹒跚⑩而人语⑪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⑫,奈何加我以抵掷之苦乎⑬?"其⑭人曰:"我谓尔⑮为鹘,可以猎兔耳,乃鸭邪⑯?"凫举掌而示,笑以⑰言曰:"看我这脚手,可以搦⑱得他兔否?" (选自 苏肉段律参办粮项比轼《艾子杂说》)

词语注释

  (1)将猎:准备去打猎。

  (2)鹘:一种打猎用的凶猛的鸟。

  (3)凫:野鸭子。

  (4)原:原野。

  (5)掷之使击:把凫投放出让它袭击兔子。

  (6)投:掉落。

  (7)蹒跚:形容走路困难的样子。

  (8)人语:像人那样讲话。人:名词做状语。

  (9)其分:是我的本分职责。其:指代鸭。

  (10)奈何加我紧服告价以抵掷之苦乎:怎么把乱抛乱扔的痛苦加于我呢?

  (11)其:那。

  (12)谓尔:以为你。

  (13)以:用法同"而"。

  (14)搦:持握、捕捉。

  (15)邪:通"耶"反问语气

  (16)坑:活埋

虽其担  (17)擢:选拔

  (18)分:本分

 来自 (19)示:给……看

  (20)掠:夺取,引申为俘虏

  (21)马服君360百科:战国时赵将赵奢的封号,他曾屡败敌军,享有威名。

  22 当:抵挡

  23 邯郸:赵国都城

  24 谓:认为

文翻译

  赵国因为其名将马服君赵奢的威名,提拔他的儿子赵来自括为将军,让他去抵挡秦军,而恰好碰到的对手却是秦国猛将武安君白起。仅一战就被击败,赵括被虏,四十万军众被俘坑杀,国都邯郸几乎陷落。

  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从前,有一个人想去打猎,却不认得鹘鸟(指鹰隼之类的禽鸟),竟买了一只野鸭子回去。田原上忽然惊起了一只兔子,他便赶紧把野鸭子抛出去,要它去捉,可360百科是野鸭子不能飞,立即落到地上l再把它抛出去,又落在地上。以至于连续抛掷了三四次。野鸭子忽然从地上站起来,摇摇摆摆地对那人说道:'我是只野鸭子呀!杀了吃我的肉,是我的本分,为什么偏偏要把这抛掷的苦处加到我身上来呢?'那个人说:'我当你是只鹘鸟,可以捕兔子,谁知你竟是只野鸭子呀!'野鸭子便举高它的蹼掌给那人看,笑着对他说:'你看我这笨手笨脚的,是能按住兔子的材料吗?

古文简析

  《鸭子捉兔》是根据成语"兔起鹘落"编出来的笑话。文章运用拟人手法,通过凫与猎人取何真货波亮钱盟日些步的一番对话,说明"人尽其才,物念预去简义星尽其用"的道理。选用人才务必要避其所短,用其所长。不然的话,就会像该文描写的猎人那样,不但捉不住兔子,而且白白糟蹋了鸭子。

  文章刻画鸭子的形态,诙谐有趣,真切生动。用"蹒跚"一词来形容鸭子走起路来摇摇晃晃的样子,既表现了鸭子的形体特征,又说明它不是捉兔子的材料。并用鸭子拟人化的语言,来表现它不被合理使用,反吃投掷之苦的委屈和略带嗔怒的情绪。当鸭子知道猎人是因为不识凫鹘,不是存束控百突停京易的阿煤心要它吃苦,便又转嗔为喜,举起宽厚的掌子,说了句笑话。作者通过鸭子的这些风趣幽默、令人发笑的语言,善意地讽刺了那个猎人。

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艾子杂说》,本文又名《鸭子捉兔》,作者:苏轼。苏轼口营溶连备零沙条社太势(1037~1101晚哪写棉乡),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牛将广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父亲苏洵的长子,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收云论标由载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立排杨严知星胡饭雨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等。在政治上属旧党。

寓意

  要啊担苦斤代正确发挥一个人的作用,必须知道他的长处和短处。 在深思熟虑后,再做出定夺,利用他的长处获得最际至试散织扩部他减佳的收获。

标签:

  • 关注微信
下一篇:雷克萨斯NX

相关文章